赵同彬,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矿山安全学会顶板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本科力学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青岛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全国力学优秀教师、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青岛市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是享受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作为一名从教18年的教师,他长期驻扎在矿山工程现场,是一位从工程现场走来的大学教授。2004年,赵同彬开始在山东科技大学任教,他要将自己在工程现场上积累的经验与接触到的最前沿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们。过去十几年,赵同彬经常是在矿山工程项目现场和学校的课堂上两边跑。有时候,他的课堂就在项目上进行,他的学生经常说:“跟着赵老师,总会体验到不一样的学习生活。”,,大学毕业在徐州矿务集团庞庄煤矿工作的赵同彬,扎根在煤矿工程现场一线。他目睹了很多煤矿上安全生产领域的生产现状和难题,深刻意识到国家在深部矿山动力灾害防治领域存在重大需求,而自己所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潜心钻研完善。,2001年,赵同彬来到山东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学业,把生产一线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求学和留校任教的岁月里,赵同彬在导师谭云亮教授毫无保留地传业解惑和谆谆教导下,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提升拓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十几年如一日地保持着栉风沐雨、朝乾夕惕的工作习惯。,在前辈们的影响下,赵同彬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多年来,赵同彬始终牢记立德树人重要使命,把学生成长成才放第一位,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内蒙古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田志超副教授是赵同彬的学生,他回忆说:“赵老师那时候刚毕业留校,跟我们年龄差距不大,他像兄长、知心朋友一样,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愿意去跟赵老师交流、分享。”,赵同彬作为从工程现场走过来的老师,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关注生产一线,现场钻研。在他的关心、陪伴和引导下,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学生涌现在各行各业。学生施锡林投身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大规模地下储备事业,在我国盐穴储库水溶造腔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绩,2021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学生张泽博士毕业选择入职企业,走向开发建设一线,长期驻扎工程现场开展工作,完成灵山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获得青岛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作为研究生导师,他以身作则,充分利用现场实践基础,勤奋工作、潜心科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从坐落繁华城市的东部矿区到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西部矿区、从断层褶曲发育的千米埋深京西木城涧煤矿和大安山煤矿到蒙西弱胶结软岩成巷的红庆梁煤矿,赵同彬的足迹遍布全国20余个矿区、百余座煤矿。指导研究生,赵同彬始终践行“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一不可。,实验室里、课堂中,一群学生经常围着满手粉笔灰、手拿模型教具的赵同彬,一边听讲解,一边热烈讨论。,作为专业课教师,赵同彬秉持“学生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他积极探索改革《岩土力学》课程设计改革,结合学生个人意向、学习成绩进行班级交叉分组,形成“圆桌式”课程设计,增进专业不同班级同学相互交流;选拔组长和技术负责人,鼓励学生突破传统的设计选题思路,紧跟学科前沿大胆选题、积极尝试;利用中期答辩设置过程考核,增强分工协作能力。,赵同彬认为,“本科毕业论文阶段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萃取过程,对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而言,也是快速找到科研状态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他对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都是严格把关、精心指导。,学生们从选题到计算方法的选择、再到结果的分析、论文撰写等整个过程,他都会一对一细心指导,耐心帮助,小到一个错字,一个错误的符号,都会一一揪出来。,作为山东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赵同彬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把“问题”看作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践行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三管齐下,鼓励学生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开展工程需要的科学研究,形成了先专利后论文、边理论边试验的人才培养循序渐进模式。,同时,他积极为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赴国内外名校深造,帮助学生联系外校导师,为学生交流提供各方面便利条件。目前多名研究生实现了和澳大利亚Adelaide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所等单位的联合培养。,至今,赵同彬踏上三尺讲台已经18年整,学生毕业后依然与赵同彬保持密切的联系,分享他们生活、工作中的点滴进步。18年来他时刻秉承着“惟真求新”的校训,春风化雨解疑惑,不厌其烦说真理,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Edge、IE10及以上版本等 现代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