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珠海街道:就业有底气,日子有奔头
从11月25日开始,连续5天,李殿雷的小儿推拿店都是暂停营业的状态,不是因为顾客少,而是这几天有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儿。
“街道又开展新一期的技能培训了,去年培训让我有了一技之长,顺利开起了推拿店,今年培训,我赶紧过来充充电。”11月29日,记者在珠海街道一处培训场所见到了正在参加培训的李殿雷,只见他一边听讲一边做着笔记,还不时举手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趁着培训休息间隙,李殿雷与记者聊了起来。
李殿雷是珠海街道郝家石桥社区居民,今年58岁的他在社区经营一家小儿推拿店,生意还算不错。而一年半前,李殿雷还处于无业状态。
“我和爱人之前租了一个摊位干服装生意,最近这些年电商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网购,对我们的冲击很大。”李殿雷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他索性退了摊位,准备另起炉灶,从头再来。殊不知,对于年龄大且没有技术、没有学历的人来说,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好找。李殿雷在家闲了接近半年,没有收入让他心急如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其中提到“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像李殿雷一样没有工作的居民,是珠海街道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关注的重点人群。
近年来,珠海街道聚焦就业主线,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在“供给端”精准摸排劳动力就业意愿,在“需求端”及时对接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在“服务端”面对面开展技能培训、岗位推送和就业服务。
珠海街道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王桂玲介绍说,在“供给端”,街道充分依托社区、物业及网格员力量,摸排各类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并结合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免费技能培训。街道每年组织开展多次技能培训,根据当下就业热点、人才需求等增加培训科目,拓宽居民就业渠道。
李殿雷就是在社区就业摸排中提报了自己的就业意愿。“我一直很喜欢中医,之前就想过开一家推拿店,但一直没找到正规的培训机构,所以就没开起来。”去年6月份,听到街道组织了免费技能培训,正好就有健康管理课,能学中医知识,李殿雷第一个报了名。
“学习紧张又充实,不光白天课程排得满,晚上7点到9点还有加课,先学理论,再实操,之后再巩固理论知识。老师很专业,他挑精华的讲,咱拣实用的练。我们还建了微信群,有啥不懂的现在也能随时请教老师。”李殿雷回忆说。
学到了一技之长,李殿雷很快开起了小儿推拿店,工作有着落,幸福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今年,他动员妻子也加入到培训中。
“参加完就业培训后学有所成、自主就业的居民很多,对于那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我们提供‘一条龙’式的就业服务,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推荐配套的工作岗位,帮助有意向的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王桂玲说,在“需求端”,珠海街道在全区率先打造了“珠海街道创业直通车”小程序,广泛发布优质岗位信息,及时对接用人单位,收集梳理汇总用工需求,还设置了“我要求职”板块,打破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间的信息壁垒,方便企业和求职者各取所需。
说话间,李殿雷告诉记者他准备继续培训了,“从培训到找工作,街道为我们安排得这么周到,咱怎么能不好好学呢。”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