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体局:把中医药文化“种”进学生心田
把中医药文化“种”进学生心田
区教体局探索具有可推广性的模式,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大夫,我肚子疼。”……2月15日,在新区胶南小学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过了一把“中医瘾”。“党参6克、甘草6克……”把脉后,拿着“大夫”开的小儿腹泻方,“小患者”来到取药区,“小药师”拿着戥子称好药,再用药碾子碾碎……一圈流程下来,学生们乐在其中。
▲在胶南小学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学生给“小患者”把脉。记者 丁一 摄
▲在胶南小学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学生给中药材称重。记者 丁一 摄
▲在胶南小学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学生体验碾药。记者 丁一 摄
中医药课程是胶南小学的办学特色。这处中医药文化特色教室设有观展区、陈列区、阅览区、体验区四个功能区,分别展陈药材标本、中医药文化展品等。此外还建有中医药文化体验实践活动仿真场景“密室逃脱”一处,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当中。“每个学生每学期能在特色教室里上两节课。”胶南小学校长杨德华说。
出了教室,便是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了中华名医经典和学生中医药文化节创作的作品,营造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文化氛围。
教学楼“养正楼”前的空地,开辟出中草药种植园地—“百草园”。“百草园”里种植了丹参、艾草、桔梗、柒柒毛、虎杖等40多种常见中草药。学生可在这里亲手种植,感受中医文化魅力。
“学校发动骨干教师的力量,编写了《校园百草韵》学生读本,并在所有年级进行推广。”杨德华介绍说,学校还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与区第二中医医院合作共建“中医药文化传播驿站”和“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拓宽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
自2020年9月份起,胶南小学在校内开展多项“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以中草药种植劳动教育为抓手,把中医药特色课程引入校园,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日前,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名单”,胶南小学凭借在中医药课程领域的建树成功入选。
近年来,区教体局在全区探索打造具有可推广性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防病治病知识,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迈上新台阶。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