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西海岸文旅氛围满满待客来
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推进文旅复苏
“五一”小长假,西海岸文旅氛围满满待客来
“五一”小长假将至,西海岸新区的美好乘着春风渐次绽放,景区景点人头攒动,星级酒店入住率攀升,文旅消费时尚多元,“旅游+”的多元可能不断拓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被深度唤醒,为西海岸的春天带来别样生机,也释放着文旅复苏发展的融融暖意。
不久前,新区获评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工作先进县,乘着成功举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东风,借力实施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新区旅游业正绘制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文旅产品持续上新
山花烂漫,流水潺潺,五月的杨家山里,满目青山远黛,处处好春光。
在黄泥巷游客中心搭乘杨家山里小火车,便可开启村落巡游之旅,在沉浸式体验中拥抱田园,远离城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
“小长假期间,我们还推出了捉鸡大作战、泡沫嗨翻天等娱乐活动,还有田园市集、农夫市集、香氛手作、植物拓染、田园烘焙、田园音乐派对等文旅体验项目,带给游客与众不同的体验。”青岛融源杨家山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张在福说。
▲杨家山里田园会客厅。记者 李亮 摄
聚焦让游客留下来,近年来,杨家山里片区不断创新民宿、农家宴等文旅业态:在青岛无比方花园景区的百亩杜鹃园,种植300多个不同类别的杜鹃花新优品种,是北方品种最多的杜鹃花园;在梧桐花开农家小院,可以品尝到用本地食材制作的生态美食,回归乡土田园;在院子旅居,围炉煮茶、院落烧烤、轰趴派对、星空影院、田园手作等精彩活动,诚邀游客体验向往的生活。
“近年来,我们用文化去连接城市与乡村,用创新的方式去传承文化,发掘乡村田园的多元可能。”张在福说,而今,杨家山里已经成为游客与乡村发生互动的链接地,“小长假期间,我们的民宿订房率已经超过了80%。”
▲杨家山里田园共创学堂。记者 李亮 摄
无独有偶,大珠山风景区聚焦“城市山系生活综合体”,持续发力供给端、培育文旅新业态,加快文旅品牌升级,探索打造“山体景观+”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小珠山片区积极整合片区旅游资源,推动片区各个旅游业态的有效互动和品质提升,旅游方式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转变,高端旅游的迷人画卷正徐徐展开;琅琊台风景区深入落实“村+湾+台+岛”的布局,推进文化旅游、康养医养、乡村振兴、新型渔业、海岛民宿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海上仙台,东方古渡”为形象定位的度假产品发展格局……
▲层林浸染的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记者 李亮 摄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以省旅发大会项目观摩和文旅体验为契机,西海岸新区文旅场景加速创新,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时尚化的选择,推动新区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文旅品质稳步提升
城市下苦功,游人自从容。西海岸的诗意还远不止于此。
在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文旅发展与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塑造出新区旅游发展新优势。
“受地形和自然因素影响,唐岛湾淤积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实施了清淤工程。”旅投集团唐岛湾北岸清淤工程项目负责人邓群告诉记者,唐岛湾北岸近岸处潮汐通道的开挖,有效增加了湾内水动力的循环,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游客在唐岛湾畔游玩。记者 李亮 摄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单位旅投集团持续加强对湿地水域及陆域环境的高质量管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唐岛湾清淤、排污口整治、岸线护坡、植被维护等工作,公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过专业测评,占地1300公顷的唐岛湾湿地,土壤、植被及水资源的固碳能力近20万吨,累计可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量72万吨。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西海艺术湾、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耶胡迪·梅纽因学校、中国院子等文旅产业拔节生长,唐岛湾成为新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的生动写照。
金沙滩旁,凤凰之声大剧院与金沙滩啤酒城交相辉映,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享啤酒飘香、赏艺术之美;灵山湾畔,东方影都在实与虚之间逐梦光影,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影视团队提供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重磅展会一场接一场,客商展商集聚一堂谈合作谋发展……依托四座城市地标,新区“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串珠成链,全域文旅魅力值持续攀升。
新区还大力实施数字文旅服务提升行动,推出实时在线智能推荐增值功能,实现“一部手机游新区”;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打造“畅游西海岸一卡通”服务平台……新区创新实施全域文旅战略,通过对文旅资源的系统整合优化,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新区是向美而生、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之地。海洋是新区最大的城市特色,更是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今年3月,新区与世界顶级旅游度假品牌缦合缦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突出做强海洋旅游特色,携手打造缦合缦国际文旅项目,高水平启动山海岛滩旅游规划建设,为新区文旅品质提升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新区正通过旅游品质提升“乘风破浪”,迎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扬帆远航”。
在积米崖码头,乘船踏上灵山岛之旅:贝壳楼、老虎嘴、背来石等景观目不暇接。灵山岛上有10余个自然村,过去,村民以捕鱼和养殖为生。如今,低碳生态、康养度假、科普研学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接下来,新区将高水平建设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民宿集聚区,打响全国首个“负碳海岛”金字招牌,持续提升灵山岛旅游品质。
灵山岛旅游的高品质发展,折射出新区海洋旅游的火热。
在海岛旅游的“破题”之旅中,新区正以率先实践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打造海岛旅游新样板。当下,新区正着力开辟海岛旅游线路,以凤凰岛-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为核心,构建“山海岛”一体化的扇形海岛旅游圈。
除了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新区还有着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群,16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在鲁海丰海洋牧场,海底垒鱼窝,海上建钓台,引来了八方游客,盘活了万顷碧波。
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搭建起了交流合作、互惠共赢的广阔平台,为旅游市场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省旅发大会上,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项目现场签约,将以“剧场演艺+”为功能规划核心,以“微游艺”+“实景秀”的形式呈现演艺场景,融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文创餐饮等配套业态,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体”。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区将不断放大盛会效应,借力实施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力做强文旅项目,奋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升级、提质增效。未来,新区将持续推进“两湾一岛一线”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66项考核指标,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这个“五一”小长假,展现在各地游客面前的,将是一个春潮澎湃的西海岸。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