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03-720 (7).jpg

黄岛海关不断优化进出口货物监管机制,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通关更高效,外贸“加速跑”

近日,随着“BEIJING BRIDGE”轮驶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青岛邦达吉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一批出口国外的玻璃制工艺品等商品登船出海,即将进入国外各大商超的货架,供消费者选购。

“国外商超每次采购种类多,可能涉及到多个批次货物和多个供货商,企业备货时间紧张。”青岛邦达吉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高同静介绍。

黄岛海关为企业提供了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方案,将原产地确定前推至集货环节,确保货物抵港后第一时间装船发运。

“一季度通常是航运淡季,但随着外贸逐步复苏,进出口船舶、货物量持续增加,今年我们迎来了最忙的淡季。”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勇说,在黄岛海关支持下,港口强化物流大通道建设,增开新航线,青岛港枢纽作用进一步显现。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青岛港新增航线10条,截至目前拥有集装箱航线逾220条,平均每天有30多艘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航线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

在81号泊位,烟台恩怡服装有限公司进口的17吨涤纶染色针织布正从船上卸下。利用海关“先期机检+船边直提”智能查验新模式,货物卸船后随即发往工厂进行加工。

“通关越来越顺畅。”代理这票货物的青岛荣圣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关务经理刘术艳说,公司靠船时就收到了海关查验指令,“先期机检”不影响通关速度,第一时间可以船边提箱。

“先期机检”是指海关依托先期机检设备,对进出口货物实施非侵入式扫描,智能审图系统进行实时智能分析,机检直放的货物可以直接从码头前沿提离。与传统模式相比,这一模式减少了2次集装箱吊装和2次搬移过程,每箱可减少物流成本600元至1000元。

海关监管越来越智能,口岸物流通关越来越便利。黄岛海关聚焦“智慧海关”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出海铁直运、“云港通”智慧查检等多项创新举措,不断优化完善进出口货物监管机制,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一流口岸营商环境。

今年一季度,山东港口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同比增长9.6%,实现集装箱吞吐量688万标箱、同比增长16.6%,外贸发展势头喜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