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西海岸

辛安街道铁路小区: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炼成记

2023-05-24 13:55:19 西海岸 276 来源:标签: 垃圾分类

Page03-720 (8).jpg

辛安街道铁路小区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100%,准确率达92%以上

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炼成记

5月19日,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铁路小区业委会迎来今年第19场工作例会。这场例会很“常规”——自业委会成立以来,这样的“一周一例会”,几乎从未间断过。这场例会又很“特殊”——是一场垃圾分类策划会,小区要开展新的文化活动,需要大家集思广益。

作为一个房龄超过30年的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居民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超92%,不仅是其他小区学习的榜样,还先后获评西海岸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单位、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铁路小区取得这些成绩的绝招就是“居民自治”。

带头示范

党员志愿者化身桶边督导员

“您好,这个大棒骨不是厨余垃圾,属于其他垃圾,您打开垃圾袋,我教您如何分类投放。”一大早,正在桶边值守的党员志愿者董学庆一眼就看出了居民垃圾袋里的小问题。

董学庆是一名退休党员,曾获评青岛港十佳道德模范。从铁路小区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开始,他便上岗了。在小区投放垃圾的早高峰时段,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桶边,引导居民主动分类、正确投放。“垃圾分类是好事,我们小区实行居民自治,退休后我想利用空闲时间为小区做点事。”董学庆说,小区里有很多党员志愿者都加入到了桶边值守队伍中。

除了党员志愿者积极发挥余热,小区还结合“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报到”工作,制定服务“清单”,让在职党员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督导员,以党员“回家”推动服务“到家”,带头做好分类。

“在桶边指导时,我们业委会成员还坚持每天‘早上班一小时、晚下班一小时’,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立得住、站得稳、落得实。”聊到这,小区业委会主任马明森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次,我们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破袋处理垃圾时,从中捡到一部手机,我们通过微信群找到了机主,他特别感动。从那以后,他不仅认真开始分类,还化身垃圾分类‘宣传员’,比我们都卖力。”

“我家原来只有一个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面装,现在又买了两个,一个装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一个装用过的纸巾、一次性餐盒等其他垃圾,还有一个装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小区业主王鹏说,“如果在家分不好类,到了投放点还得让指导员现场帮忙分,实在脸红。”

如今,铁路小区689户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均达100%,准确投放率达92%以上。

自主创新

“妙招”频出提升分类积极性

“咱们是用了几年时间将小区打造成‘五星’的?”记者提出疑问。

“一年整。”马明森回忆说:“一开始,居民投放垃圾还是老习惯,分类桶形同虚设,我们也犯难,因为就算一人盯一个桶,也盯不过来。”

如此棘手,怎么办?

“各种办法里物质奖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马明森告诉记者,他们在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立“红黑榜”,在单元楼道设立“点赞榜、加油榜”,对精准分类投放的居民通报表扬,并奖励水卡、分类塑料袋以及免费停车时长,做不好分类超过两次的,就会被列为“小区最不受欢迎的人”,在业主群公示。

▲小区楼道内挂有红黑榜,督促居民正确分类。记者 张静 摄

此外,小区建立“房东承担租户垃圾分类连带责任”机制,要求租客签订租赁合同时一并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发现乱扔垃圾的,直接联系房东进行督促,屡教不改的,业委会约谈房东压实责任。目前,共约谈暂住人员30户、清撵1户。

“这办法特别出效果,分类准确率一下提高了30%。”马明森说,为了给居民“上紧”垃圾分类这根弦,他们还经常主动出击:

针对居民反映的扔垃圾脏手的问题,小区为垃圾桶盖加装滑轮拉手,只要轻轻一拉就能打开桶盖,无需沾手,这在全区是首创;针对有害垃圾桶出现混投情况,根据有害垃圾体积小的特点,先将有害垃圾桶盖加锁,再在顶盖上开一个“小天窗”,此后混投现象再也没出现。

▲铁路小区垃圾桶盖加装了滑轮拉手,方便居民投放垃圾。记者 张静 摄

介绍完以后,马明森对着垃圾分类投放点一侧的摄像头喊话:“办公室,刚才有混投情况出现吗?”

“刚才居民分得都很好,都准确。”摄像头里传来人工回答的声音。

“名嘉汇小区有高科技机器人‘小睿’,我们小区有‘人工小智’,很好用。”马明森介绍说,小区创新“垃圾分类网络指导员”模式,在每处投放点增配1台高清语音监控摄像头,将终端接入物业监控室,实现居民分类投放“一网统管、全程留痕、精准溯源”,垃圾分类更加精准、高效、智能。

现在,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已基本养成,即使在没有指导员值守的时间段,居民们也可以做到自觉、正确投放。

花式宣传

“软硬兼施”让分类入脑入心

“铁路小区垃圾分类能做好,每个人都功不可没。”辛安街道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戈绣春说,为推进垃圾分类常态化、规范化,铁路小区“软硬”两手抓。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小区业委会联合志愿者通过深入居民家中分发宣传彩页、进行一对一指导、签订垃圾分类居民承诺书等,提高居民投放率;利用小区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宣传橱窗、墙面彩绘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形成“抬头能学、低头可见、处处感受”的氛围,让居民随时随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以前小区墙壁略显破旧,现在墙面上绘上了各种垃圾分类创意画,不仅让居民学到了知识,还美化了小区环境,是双赢。”正在进行墙体彩绘的王新智是小区内慧仁艺术培训学校校长,他已连续7年带领学生给小区免费进行创意彩绘,“作为小区业主,我也有义务为小区作贡献。”

▲小区墙面上的各种垃圾分类创意画,让居民学到了知识,还美化了环境。记者 张静 摄

提到彩绘,不得不夸夸小区幼儿园门前的垃圾分类等位线。一排20多米的等位线,左边是垃圾品种,右边是对应的垃圾种类,旁边还配画着卡通动物,生动形象。“小朋友很受益,经常挨个看、挨个学,还会考考家长,宣传效果很好。”马明森说,小区内的四色古力井盖、四色游乐设施等也都是小区彩绘的亮点。

▲小区的古力井盖均被图上了垃圾分类代表色。记者 张静 摄

除了这些“硬”手段,小区还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各类“软”宣传,垃圾分类小品小戏就是其中之一。

“小区内居住着许多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他们编写了垃圾分类顺口溜、三句半,还将平时发生在身边的垃圾分类趣事编排成小品小戏,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从‘共识’走向‘落实’。”马明森告诉记者,小区幼儿园也设置了《垃圾分类拍手歌》《垃圾去哪了》等特色教学内容;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幼儿时常带领家长到垃圾分类点现场学习,小朋友都成了家庭垃圾分类小小监督员。

垃圾分类不是“一阵风”,需要人人参与,持之以恒地推进。未来,铁路小区将持续拉高标杆,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