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应急管理局:“三化”改造为企业拧紧“安全阀”
区应急管理局大力推进危化品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
“三化”改造为企业拧紧“安全阀”
为有效降低人员在高危环节中暴露及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近年来,区应急管理局大力推进化工类危险化学品企业“三化”(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安全技术改造,目前涉及自动化改造的8家企业9套装置/单元均已完成改造工作,其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有1家企业的1套装置、常规化工操作单元的有7家企业8套装置/单元。
典型带动,激发企业改造热情;“一企一策”,专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近日,记者采访了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深入了解新区企业“三化”改造情况及经验做法。
▲专家走进青岛海湾化学提供技术指导。
典型带动
打消企业改造疑虑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固有特性,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在部分装置/单元上开展自动化改造,将大大降低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区应急管理局危化品科负责人刘茂强告诉记者,受制于装置、资金、技术等因素,新区很多企业起初都对自动化改造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针对这种情况,区应急管理局采用了典型带动的方法,以此激发企业的改造热情。据刘茂强介绍,青岛康普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新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根据发展规划,公司在建设之初即采取了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为新区危化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自动化生产模板和宝贵经验。为推广这一发展模式,区应急管理局组织20余家危化品企业召开安全技术改造动员会,并现场观摩了青岛康普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对标先进抓改造、求实效。“这一举措,掀起了新区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改造的序幕。”刘茂强说道。
上门指导
助力企业技术升级
据记者了解,为帮助危化品企业解决技术改造中的难点堵点,区应急管理局会同青岛市“三化”改造专家指导服务组,邀请省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专家,为企业提供上门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确定了涉及危险化工工艺及化工过程操作单元需改造、无需改造的企业名单,列出企业改造难点堵点清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制定改造方案,从技术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青岛联拓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国内同行业企业、同类产品少,缺乏可供参考的成熟经验,加之企业原有原料50%为固体,在输送、投料、计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
为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多次走访调研,与企业现场研究改造办法,最终确定了小袋换大袋,固态改液态,增加温度、压力、流量等连锁控制装置,畅通进出口、衔接各反应单元等改造方案,实现“边溶边投”“分批依次”投料,减少了中间操作环节及其带来的跑冒滴漏问题。通过一系列改造,最终实现操作人员减少50%,投料时间减少67%的目标,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成效明显
降低企业安全风险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新区危化品企业安全技术改造进度加快,效果显著提升,逐渐实现从“要我改,我才改”向“我要改,我想改”转变。
“目前,新区危化品企业通过‘三化’改造,有效降低了人员在高危环节中暴露及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刘茂强说,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立体仓库自动化改造,减少现场操作人员30人;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完成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提高了现场巡检安全性。
另外,为推动技术改造企业集群式发展、连片式管理,区应急管理局引导、支持城区企业向化工园区搬迁,督促企业从建设之初就按照安全技术改造要求进行设计,在搬迁入园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新区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场作业流程更加规范。”刘茂强说,据统计,通过改造,新区8家危化品企业共撤出危险化工单元操作人员3人,减少高危场所现场作业人员44人,打开了企业安全发展新局面。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