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西海岸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西海岸新区点赞

2023-06-08 14:31:27 西海岸 102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

6月6日,《人民日报》5版刊发《向蓝色经济要效益》,以新区企业明月海藻集团为例,报道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以下为报道详情:

向蓝色经济要效益

在许多人印象中,小小的海藻,顶多是一盘家常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它竟蕴藏着无限的开发潜力。

走进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明月海藻集团科技馆,只见一棵棵海藻“华丽变身”。从果冻、火腿等食品,到医用敷料、药品等海洋生物产品,都有它的身影。

展架上,一盒粉末引起记者注意。“这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纯海藻酸钠。”工作人员轻握展示盒,轻轻一晃,“可别小瞧它,1克的售价能超过1000元。”

小海藻为啥有大价值?这得益于海洋对人类的馈赠。海藻长在海水里,具备与陆地植物不同的独特功能活性,正是这些活性物质放大了自然价值。海藻经过层层加工,提取出的海藻酸钠,可用于开发治疗肿瘤、心脏衰竭等疾病的高端医疗器械,附加值大为提升。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向海洋进军,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研发。最近,明月海藻的科研团队正加大海藻活性物质终端产品开发力度。越是技术攻关,越渴求高端人才。为了“招兵买马”,企业推出“技术入股”合伙人制度,给人才以丰厚奖励。营造爱才氛围,创造聚才条件,打造一支富有活力的队伍,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提升,海洋经济才能“驶”向纵深。

如同海洋的开放辽阔,发展海洋事业、培育海洋产业,应加强创新协作。明月海藻的科研团队深深懂得,合作共赢能办大事、办好事。今年,明月海藻与大连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联手,一起开展科研工作,聚焦海洋食品新资源开发、海洋食品加工新技术理论等方向。采访时,记者关注了一下合作的行业专家名单,可谓“群贤毕至”,仅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就有17人。搭平台、促合作,有助于合力破解难题、结出共赢硕果。面向未来,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尤其需要加强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的各方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享有。

激发“海”的活力、释放“海”的潜力,还要打出产业特色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在明月海藻集团科技馆内,体验项目最受欢迎:孩子们戴着AR眼镜,看海藻翩翩起舞;姑娘们现场制作海藻面膜,踊跃试用。如今,明月海藻奋力拓宽产业链,打出海藻功能原料产业、海藻健康产品产业、海藻文化旅游产业三张特色牌,形成互为连结的产业链生态圈。有了产业体系支撑,努力挖掘海洋资源价值,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我们深耕海洋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收获的效益会越来越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这让明月海藻集团上下很是振奋,更加明确了未来方向。不久前,他们制定了时间表,向着千亿元级海藻健康产业生态集群稳步迈进。这是一家公司的规划愿景,也是海洋产业的发展缩影,蕴藏着深海育新机的无限可能。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坚持陆海统筹,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不断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必能以海洋经济带动提升陆域经济,书写新的发展故事。

(记者 李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6月6日,《光明日报》5版以新区中加特电气公司“蝶变”、至亚美莱公司通过“卡位入链”对接实现与特来电的合作等为例,报道青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养企业家首创精神和工匠精神,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击之路。同时,在“一线讲述”栏目报道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情况。

以下为报道详情: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青岛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青岛,有这样一群企业,它们“个头”不大却身怀“独门绝技”,它们只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一项产品,以专出道、以精破局、以特逐强、以新求变;它们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质量效益双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工业“强筋健骨”不可替代的生力军,它们就是青岛6738家专精特新企业。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青岛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大力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培养企业家首创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越来越多的“独门绝技”和“配套专家”,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短板,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进击之路。

梯度培育,厚植“专精特新”成长沃土

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良好的成长土壤。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蝶变”,便是青岛近些年来厚植“专精特新”成长沃土的一个缩影。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有一家普通人所知不多,但在煤矿、油气行业大名鼎鼎的企业——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10年,这家企业就由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一路成长为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十年“一路狂奔”,中加特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2016年,在行业内名不见经传的中加特,便将眼光投向数字化和智能化。“那时候行业内可遵循借鉴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加特总工程师宋承林的记忆中,三年时间他们走了很多弯路,也碰了很多钉子,“很幸运,我们乘上了西海岸新区政府数字化建设的‘列车’”。

宋承林口中的“列车”,是2019年9月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关于促进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大数据和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该文件提出“组织实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重大示范项目,对于申报成功的企业最高奖补1500万元”,这对包括中加特在内的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

“政策一出,感觉在单打独斗的路上突然找到了组织。”宋承林打趣道。最终,中加特申报的变频一体机产能提升项目成功获得新区1500万元资金支持,该项目后来被评为全国十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

除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新区还为中加特带来了顶层设计上的启发。“最初,我们对智能工厂的建设标准认识并不清晰,相关部门便组织我们到西门子等先进的数字化工厂进行学习,让我们找到了建设方向。”宋承林说,在市、区两级的政策和资金加持下,未来3年,中加特给自己定下了产值突破30亿元的目标。

“作为制造业强市,青岛始终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摆在优先位置,聚力落实‘培育、赋能、服务、保障’四项主责主业,全门类、全周期、全要素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郭振栋说。

据介绍,在《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青岛提出要聚力打造制造业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四新经济领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两条梯度培育赛道。部署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1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窗口。

“卡位入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卡位入链”是青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所谓“卡位入链”,就是通过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对接,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融链固链需求,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赋能。

青岛至亚美莱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型膜材料制造的专精特新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高端建筑等领域。3月10日,在围绕氢能与储能产业链主企业特来电公司开展的“卡位入链”对接活动上,至亚美莱公司进行了产品路演,得到特来电的积极关注,并现场达成合作意向。

“以前我们很难对话大企业,现在政府组织‘卡位入链’对接会,我们可以直接和链主企业对接,获取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现在已开拓了家电、汽车等民用领域功能薄膜市场,预计今年上半年便会产生效益。”至亚美莱公司总经理丁肇聚表示。

与至亚美莱同样受益的,还有位于上合示范区的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两年前,能蜂电气因为资金、人才问题,产品研发一度遇到瓶颈。紧要关头,政府依托设立的“人才贷”金融产品,为能蜂电气争取到1000万元贷款,同时帮助企业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研发迎来井喷式发展。

“政府还帮助我们参加了多场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活动,招引合作企业,2022年下半年,我们与海尔纳晖储能项目达成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蜂电气总经理张浩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相关设备订单已超过5000台,同比增长10倍,公司满负荷生产,产品仍供不应求。

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以专精特新企业为突破口,通过链主企业行、标杆企业行、高校院所行、融资机构行、服务机构行等多种形式,组织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交流活动,支持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制造,引导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开放场景应用,输出配套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全面加强合作,形成融通创新的发展生态。

郭振栋表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

在“卡位入链”的同时,青岛还不断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对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跟踪培育,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做强做精;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实行精准推送专属服务,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定期组织邀请企业、园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机构、高校院所、政府部门进行充分交流、各取所需,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金融活水,助力“专精特新”变大变强变优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但企业往往面临轻资产融资难的尴尬。作为成长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格润内泽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遇到过类似的难题。

位于崂山区创新园的格润内泽姆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治理、水处理的企业。2022年年底,该公司分公司格润内泽姆新水务有限公司与一家大公司签订了一个化工园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需要格润内泽姆新水务先出具合同金额20%的银行保函,后支付货款。这可急坏了该企业财务负责人,“因为急着用款,如自行申请银行保函,不仅审批流程较长,还需要缴纳保函金额10%~20%的保证金”。

了解到企业难题后,注册地同为崂山区的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送去了一场金融“及时雨”。“我们为企业提供分离式保函服务,让企业使用再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授信额度,这样可以加快企业办理银行保函的进度、减少资金占用。”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业务部经理吴佳晋告诉记者,他们5个工作日内便为格润内泽姆新水务顺利开具了银行保函,帮助企业解决了用款需求。

从普通的包装产品,到集30余项专利于一身的“多用途节能环保新型集装箱液体包装袋”,再到给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的超纯水内衬层,青岛恒信塑胶有限公司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进阶之路,同样有金融政策的扶持。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注塑件、集装箱液体包装袋的生产,集装箱液体包装袋相比传统运输容器具有灵活轻便、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在产品拉伸度、热合度等质量把控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此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比较大。”公司总经理姜法宏告诉记者,即墨区工信局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根据政策帮助他们拿到了1000多万元的各类扶持资金。

“专项资金的注入,为我们分阶段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姜法宏说,前不久,他们成功研发出5层共聚高性能PE膜,新产品能够适应更为苛刻的运输环境,能够装载的液体已经达三四百种。如今,恒信塑胶产品已经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

金融活,经济活。为打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资金堵点,青岛制定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推动更多企业驶入资本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在全省率先将北交所挂牌企业纳入上市补助政策范围。

为让企业及时、充分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青岛搭建了全国一流的地方惠企利民政策平台“青岛政策通”。为鼓励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三年累计扶持1599个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安排奖补资金7.55亿元。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12家企业入选2022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记者 刘艳杰)

【一线讲述】 

讲述人: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 蒋梦影

“有问题就去找服务专员”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然而,它们对接市场、获取资源、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不高。地方政府尤其是属地镇街的精准培育,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安心保障。

我所在的滨海街道,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城乡接合部。受城市区位、要素配置等因素影响,过去我们这里很多项目的质量并不高,但其中也不乏有技术、有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他们的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对整个产业链也至关重要,但受运营成本、融资困难、人才技术等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并不理想。

近年来,全国上下对专精特新企业越来越重视。2022年5月,我们新区也专门出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计划,构建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培育体系。

与此同时,为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新区还建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我们街道按照“一企一策、精准培育”的原则,为55家专精特新企业配备了一对一的服务专员,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根据制度要求,我们每名服务专员每周至少联系一次企业,每月至少2次深入一线,主要收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以及政策获取、兑现等方面的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做好对接协调。

华夏天信是我们街道的一家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的矿用高压变频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名。在一次对接联系时,我了解到企业一期扩产项目用电量非常大,周边的市政配套无法满足。摸排到这一情况后,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与企业一起起草设计方案,历时三个月,反复修改了三次,最终克服了电源接入点等难点问题。仅供电一项,就帮企业节省成本100余万元。

这两年,国家和省市为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纷纷出台各类专项支持政策。可是政策一多,很多企业要么会有遗漏,要么就得从众多条款里大海捞针般找与自己相符合的,这样一来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让企业便利地获得政策红利,我们服务专员就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别、发展实际和具体需求,精准梳理、推送企业需要的政策条款,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今年2月,我们携手银行举办信贷支持企业发展对接会,当场就收到了15家企业的贷款需求。在新区金融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帮助企业以最低的利率拿到贷款,共计为19家企业放款2.9亿元。

现如今,辖区的专精特新企业都知道“有问题就去找服务专员”,这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这两年,我们街道的专精特新企业从33家增长到现在的55家。2022年,整个街道专精特新企业共实现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5%。

(记者 刘艳杰 采访整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