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街道:搭台建圈,唱好文化惠民戏
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结果。其中,辛安街道综合文化站获评“山东省特级文化站”。近年来,辛安街道以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新阵地。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建成主题文化公园6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2处、文化广场14处、博物馆1个、剪纸馆1个、农家书屋12个,拥有文艺队伍27支。
活用资源
打造城市文化空间
近年来,辛安街道在文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满足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辛安街道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了辛安党建公园、青年公园、法治文化公园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这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成为居民新的精神家园,还成为城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辛安街道高标准打造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项目,如“辛安红”剪纸馆、金榜山路社区“将军书屋”、淮河路社区“敦煌壁画美术创作基地”,以及渭河西路红色文化生活馆等。这些项目不仅为居民提供了艺术培训、非遗体验、文化演出、图书借阅等多元化的文化服务,还将党群服务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站式”品质文化圈,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
点亮百姓幸福生活
近年来,辛安街道围绕“此心安处是辛安”的工作理念,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积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辛安街道积极举办元宵节文艺汇演、国庆节演出、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年均举办综合性大型文体活动20余场,培育文化活动品牌10个,持续开展“两节、四集、四赛”文化活动15场,高水平承办2023年青岛市邻居节西海岸新区主会场活动,充分展现了街道浓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辛安街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带头人、“最美新乡贤”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组建各类文艺队伍12支,创作群众性小戏小品6部;积极参加区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的“小品进社区”展演活动,编排优秀节目参加全区“秋晚春晚”直通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全区广场舞大赛、健身交流大赛,全面展示了辛安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为让更多居民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辛安街道还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文明家风宣讲28场,全民阅读读书活动24次,公益电影放映16场;组织辖区文艺骨干精心编排文艺节目,秉承“身边人演身边事”的宗旨,开展“逛黄河大集、看村村好戏”系列文化活动16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满意度。
擦靓品牌
助力非遗走出乡村
近年来,辛安街道深入挖掘并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辛安剪纸、大泊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弘扬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辛安街道不断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创新非遗表现形式。街道每年都会举办剪纸技能培训、高跷文艺表演等活动,不仅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街道还积极组织非遗产品参与各级展览和黄河大集产品展示,让辛安剪纸、大泊子高跷等非遗文化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为进一步擦亮辛安剪纸品牌,辛安街道与辛安小学、辛安初级中学等学校合作,成立了剪纸工作室。通过学校平台,剪纸技艺得以在青少年中传承和发展。辛安街道荣获“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辛安剪纸入选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下一步,辛安街道将持续完善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