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街道: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村民装在心里
作为一名村干部,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二村党委书记杨福瑞始终把父老乡亲装在心里,在他的带领下,杨家山里二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统领、示范带动作用,坚定扛起打造全省一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任。
依托青岛市首个乡村振兴一体化运营平台,杨家山里二村党委成立了强村共富公司,盘活村集体、村民闲置资源,高标准打造民宿集群,引进無比方花园、越界山冰雪大世界、环铁山水库樱花大道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省内首个齐长城文化馆、后石沟乡村影视基地等研学基地,帮助3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200万元。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杨家山里二村徐徐展开。
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杨家山里二村,放眼望去,房屋排列错落有致、水泥路面干净整洁……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看着眼前的村庄,很难想象它过去的模样:道路泥泞、交通不畅,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山林产权不明晰,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杨福瑞回忆说,为此,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最终将3000多亩山地收归村集体,并耗时10余年让青山重披绿装。正是这一粒生态保护的种子涵养了杨家山里的绿水青山,为村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杨家山里二村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建立“两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常态化抓好山林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响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美丽庭院三大攻坚战,开发10余个公益性岗位,通过“小区长包片、小组长包段、各家各户包门前屋后”的模式进行运营维护,带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使村庄“颜值”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美丽底色日渐凸显。如今,杨家山里二村森林覆盖率达到69%,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3800个/立方厘米,村庄先后获评“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美丽村居”等称号。
完善基础设施
招引优质项目
“我们这里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这是我们的‘财富底气’,但是之前基础设施不完善,外面的人进不来,再好的资源也没办法开发利用。”杨福瑞说,如何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他上任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推动村庄发展,杨家山里二村党委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下功夫、补短板。推进“德育乡村”建设,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用“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建设游客集散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14个;硬化道路96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4900米,安装路灯50余盏,为村民安装800余块太阳能板;新建村级办公场所和文化活动广场……经过杨福瑞和村党委的不懈努力,小山村渐渐发生了大变化,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乡村环境美了、基础设施全了,可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又成了杨福瑞和村党委面临的新问题。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通过对村庄情况的梳理和外出观摩学习,我们决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盘活利用山林等资源,从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杨福瑞说,确定了发展方向后,在各方的协调帮助下,村庄先后引进齐长城百果园、越界山冰雪大世界、尚臻百果园、無比方花园等多个优质项目,仅发包荒山土地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带来140多万元的收入,村党委用实际行动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成了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坚持联农带农
鼓起村民腰包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是杨福瑞和村党委一直努力的方向。
杨家山里二村党委深化拓展“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创新推进政企村民“四方共建”“三方得利”共享共富模式改革,盘活村庄闲置房屋26处、空闲地14处,打造民宿集群、民俗街等项目,提供民宿管家、职业经理人等23种岗位,让300余名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就业务工得薪金、自主经营得现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杨家山里二村荣获2023年青岛市党建统领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擂台赛一等奖。
同时,杨家山里二村党委充分挖掘村庄文旅资源,依托山东省内保存最完整的齐长城遗址,打造全省首个齐长城文化馆,布局建设星空研学馆等场景,串联中共青岛工委旧址、后石沟乡村影视基地、乡村共创学堂等23处旅游示范点,推出红色研学等3条文旅路线,纳入强村共富公司统一运营,积极举办杨家山里田园生活节暨赏花节、樱桃采摘节、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等活动,有效聚集人气,辐射带动周边37家民宿、27家农家宴,以及350家农户采摘、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蓬勃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群众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杨福瑞信心满满地说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