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西海岸新区,天蓝地绿水净、处处鸟语花香,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让人沉醉迷恋。

近年来,黄岛公安分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坚持“制为基、防为主、打为要”的生态警务策略,通过“警种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方法和路径,持续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和联勤联动,切实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

以制为基

构建生态警务工作体系

近日,“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暨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届红枫文化节在张家楼街道千亩红枫林举行。文化节以十里红枫为引,呈现出诸多特色亮点,为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秋日盛宴,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首日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寻枫、赏花、览水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活动不断增多。黄岛公安分局紧紧围绕新区的绿水青山大做文章,大力推行“生态警务”工作模式,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让新区的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旅游更红火、更安全。

黄岛公安分局成立以森警大队为骨干、各派出所警力为支撑的生态资源保护队伍,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立”的原则设立了22名“生态警长”,明确由分局主要负责人、各派出所所长分别担任本辖区的生态警长;同时整合警务资源,合理划分生态网格,吸收网格员、森林消防专职队员、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山海情”救援队等各方力量,全面参与“生态警务”,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生态保护。“我们结合灵山岛实际,创新网格化生态警务管理联动机制,落实警务前移、生态驻巡、‘警灯闪烁’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生态保护能力。”灵山岛警务室民警张博说道。

张家楼街道、大村镇、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林地面积大、野生动植物多。黄岛公安分局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加强生态保护队伍建设,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探索建成7处生态警务室,依托警务室将“生态警务”理念进一步延伸至各社区、村庄,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山林防火、野生动物植物保护。

以防为主

建立联勤联动巡防模式

黄岛公安分局在开展生态警务工作中,积极推行“以防为主,多方共建”工作思路,建立了“1+1+1+N”联勤联动生态巡防队工作模式,大大提升了预警预防、快速处置能力,对生态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是‘一盘大棋’,我们会同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形成多方互援、资源共享、高效处置的工作格局。”黄岛公安分局森警大队负责人孟照敏说。

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同时,黄岛公安分局还注重生态警务台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森警大队组织各派出所不断完善涉生态领域基础管控要素台账。加强对辖区农贸市场、保护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宠物店、木材批发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寄递物流市场、中药材市场等7大领域的动态管控,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及时通报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会商办理,从而实现由“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的转变。

以打为要

形成行刑共治工作合力

9月中旬,张家楼派出所警务人员在辖区林场巡逻时,发现盗窃黑松案件线索,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摸排调查,一举打掉以毕某某为首的盗窃、销售、收购黑松系列案犯罪团伙,8名嫌疑人落入法网。

今年以来,黄岛公安分局以工作机制为牵引,形成“主动发起专项打击、积极参与源头治理”的工作格局。通过部门间联勤联动、共建共享、资源整合,凝聚起生态环境综合打击治理合力。

“在办理涉及生态保护案件中,我们积极对接区检察院及相关行政部门,做到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形成了‘行刑共治’的工作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张家楼派出所所长邵凯说。

黄岛公安分局辖区生态资源丰富,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时有发生。该局形成由森警大队牵头指导,各派出所积极配合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警种部门联动打击、资源共享的优势,依托智慧化、科技化手段,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安全,通过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