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家楼街道积极探索“妈妈岗”弹性就业形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为有就业意愿的宝妈们赋能。同时鼓励企业开设“妈妈岗”,促进育儿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绿泽画院为宝妈们量身定制“妈妈岗”,用工形式灵活,兼顾了妇女就业、家庭照护、企业用工等多方需求,实现宝妈们“一手上班,一手带娃”的灵活就业梦。
  “宝贝,我们去上学啦!”早上七点半,家住张家楼街道的居民李宁将刚上一年级的大女儿送到学校,便立即赶回家中照顾一岁半的小女儿。今年34岁的李宁每天都要照顾两个孩子,十分忙碌。令她欣慰的是,在带娃之余依然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工作。
  上午9点,李宁步行5分钟来到绿泽画院,换上工作服,整理画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绘画是我的爱好,偶然间看到绿泽画院的招聘信息,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应聘。”李宁说道。凭借着绘画基础,再加上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李宁很快就掌握了绘画的技巧和要领,随后正式入职绿泽画院成为一名画师。“本以为有两个孩子,在时间和精力上会影响工作状态,没想到画院对宝妈采取非常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管理制度。我现在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运营个人工作室,在进行个人创作的同时完成画院安排的订单,并带一些学生。”李宁说。
  绿泽画院副院长孙艳秋介绍,画院在2003年落户张家楼街道时,就开始尝试设立“妈妈岗”。多年来,画院一直为有抚育孩子需求的女职工创造宽松的工作条件,让她们能够兼顾工作和家庭。“从今年开始,我们积极响应上级政策,专门开设了‘妈妈岗’,为二孩宝妈们提供就业创业平台。我们的画师岗位工作时间灵活,工作性质与人社部门提出的‘妈妈岗’非常契合,让宝妈们在照护孩子、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孙艳秋说。
  由于画院的所在地和中心城区有一段距离,来回通勤多有不便,画院便牵头为教职工在附近村庄租赁民房居住。李宁介绍道,她的丈夫也在画院就职,主要从事后勤工作,他们家就住在画院隔壁,往来照顾孩子十分方便。上午,李宁在画院完成了一幅作品,决定中午回家照顾小女儿,下午再回来继续工作。
  对于“妈妈岗”的管理和考核,孙艳秋表示,绿泽画院为普通职工安排的基础工作量为每月10幅,多劳多得,考虑到二孩妈妈需要照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妈妈岗”职工的基础工作量为每月5幅,在提供优待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妈妈岗”职工的收入。此外,针对一些需要亲自照看孩子、同时兼顾工作的宝妈,画院还专门设置了一处室内儿童游乐场。“每天放学后,或者周末、寒暑假,有许多孩子在这里一边玩耍、学习,等候妈妈下班,孩子多的时候我们还会安排专人看护,解决‘妈妈岗’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孙艳秋说道。
  目前,绿泽画院的“妈妈岗”已经吸纳了近40位年轻宝妈就业。除了绘画老师“妈妈岗”之外,也在探索试点油画交易直播和后勤包装等岗位的“妈妈岗”,通过创造宽松便利的工作条件,开展规范系统的培训和引导,让更多宝妈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为了替广大职工进一步打造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绿泽画院正在加紧教职工宿舍楼的建设。新建宿舍楼与画室、学校相邻,建成后将真正实现“下楼即到岗”的“家门口”就业,对“妈妈岗”职工是一大利好。此外,伴随着绿泽文化产业园项目和绿泽电影美术学校实训基地项目的建成落地,画院也将进一步扩大招聘范围,探索开设更多“妈妈岗”,吸纳更多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