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街道:拉近“邻距离”,激活“邻聚力”
家住灵山卫街道丽海新园小区的宋桂兰,凭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在退休后成为了众多“候鸟”业主信赖的“钥匙大姐”,最多时保管了52把钥匙。此外,她还帮助居民处理各种生活琐事,为建设幸福美好文明和谐家园贡献力量。
宋桂兰的热心服务,正是灵山卫街道强化邻里互助、拓展邻里互动、增进邻里情谊的一个缩影。今年10月,街道以居民小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以破解小区治理困境为问题导向,创建“我的好邻居”小区党建服务品牌,实施“聚邻、近邻、悦邻、睦邻”四大行动,为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制定工作指南,塑造家园精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亲邻善治幸福家园。截至目前,街道累计挖掘邻里骨干70余名,打造近邻小空间30余个,举办邻里活动80余场,培育邻里自组织服务项目40余项。
>>党建赋能<<
集聚共治“邻”力量
居民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如何让小区党支部及业委会这两个“双轴心”成为“主心骨”并发挥作用,成为了灵山卫街道破解小区治理困境的首要任务。街道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成立28个实体化小区党支部,统筹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党员中心户、报到党员等力量,形成组织有力的“红色力量组团”;组织开展8期业委会成员履职培训,探索激励机制,让业委会在小区治理中真正发挥“代言人”作用。
有了“主心骨”,“生力军”也必不可少。街道在党群活动中先行培育一批治理骨干,同时多渠道发掘有想法、有热情的社区能人达人,让他们成为治理主角,例如选树“钥匙大姐”宋桂兰、“银辉大叔”高俊生等6个突出榜样,评选出10个“卫有我”优秀志愿者,担当“我的好邻居”小区党建服务品牌推介官。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再逐步吸纳一批小区治理好帮手。
在玉皇山路社区,未来星城小区通过开展“逢六说事”活动,对居民反映的问题逐一销号落实,居民投诉从月均25件下降到月均个位数;在文瑞路社区,3个老旧小区通过创新开展“民生半月谈”活动,解决路灯加装、车位管理优化等民生微实事16件……在灵山卫街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据了解,灵山卫街道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充分调动小区党员、律师居民、热心居民、物业工作人员等多元主体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建立“银辉”“知心大姐”等小区调解队伍,促进小区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各小区因地制宜搭建“友邻调解社”“法律服务室”等矛调平台,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累计在小区内化解矛盾纠纷723件。
>>聚合资源<<
凝聚共建“邻”合力
灵山卫街道华山社区是集聚3个合作社的超大安置区,在社区所辖兰东锦绣家园小区的周边,青少年课外教育资源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小区党支部与特殊教育学校、六中分校、凭海临风小学等多家学校联建共建,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站,为300多位少年儿童开办体育兴趣课、科普课堂、‘暑期夏令营’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华山社区党委副书记安凤仙介绍道。
发动群众力量,聚合小区资源,为小区治理赋能。灵山卫街道引导兰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6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支部为单位,深化拓展“双报到”,与报到社区所属小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发挥资源优势,开展义诊进小区、兴趣课堂等活动。另外,街道探索出“公益+低偿+社会化”的治理合伙人模式,通过以场地换资源、换服务等方式,吸纳136家社群、企业及个人加入“小区治理合伙人”,打造出“红色律师团”“健康驿站”等合伙人项目。
在星光岛社区,“星光夜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办中。社区招募健身教练、舞蹈教师以及乐器、摄影爱好者等10余位热心居民担任夜校老师,开设29门“公益+有偿”课程。“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夜校这样一个平台,发挥社区里能人的力量,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点亮居民夜生活。”星光岛社区党委书记薛新伟说。
为充分调动居民能动性,为小区发展献智献策,灵山卫街道秉持“居民事居民议 小区事小区办”的理念,推动各小区积极搭建“近邻会客厅”,如天泰阳光水岸小区“阳光议事亭”、汇祥花园小区“花园议事会”、辛屯小区“马扎议事会”、东方华庭商郡小区“拉呱圆桌派”等。同时,街道积极落实“1+4+N”多元协商议事机制,让共议共治成为小区治理常态,确保小区事务大家评、小区管理大家议、小区决策大家定。
>>凝心聚力<<
互助共享“邻”幸福
今年重阳节期间,灵山卫街道邀请辖区100位80岁以上老人,在九龙社区助老大食堂参加“我的好邻居”第二届“百家宴”邻里庆重阳活动。活动中,老人们一起“搂大席”、看节目,现场气氛其乐融融。
近年来,灵山卫街道大力推行“邻里守望者”计划,对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发起“小手拉大手”“银发带黑发”近邻计划,链接社会组织与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等抱团成立“邻里暖心小分队”,开展“近邻敲门行动”。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辖区居民形成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的邻里关系。截至目前,灵山卫街道累计结成邻里互助对子100余个。
同时,灵山卫街道推动各小区打造“近邻小空间”,鼓励物业、居民将闲置物品放到“近邻小空间”,不仅可以实现闲置物品二次利用,还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情谊。推动各小区将“边角空间”打造成居民健身休闲空间、文化娱乐空间,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为强化党群互动、邻里互动,灵山卫街道改变以往在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举办文化活动的习惯性模式,逐渐把活动阵地转向小区内部,由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组织策划,社区党委保障支持,定期举办“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区BA”、扑克牌比赛、跳蚤市场、健康讲座、茶艺体验、相亲联谊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在辖区百余个小区轮番上演。
在东方影都社区诺沙湾小区,一群热心业主凭借自身特长,于今年10月份自发成立“爱心邻里维修队”,截至目前已提供维修服务70余次。
激活“邻里自循环”,让居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组织者,在灵山卫街道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灵山卫街道鼓励辖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居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