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能源浪潮之后,“低空经济”站上风口。

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指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显示,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风口之下,群雄逐鹿。作为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正面临在低空经济赛道上展现独特优势并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时刻。

政策赋能打造新蓝海

什么是低空经济?

从专业角度说,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产业链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涵盖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从生活角度说,小到无人机送快递、观光旅游“打飞的”、植保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大到低空通航、警用无人机巡街、远洋鱼群探测,都是低空经济的生动实践。

在大地与蓝天之间,一个来自低空的万亿级市场,正在政策加持下加速成长。

国家层面,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行动方案,明确低空经济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争做“低空之城”。

11月4日,山东省印发《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低空飞行综合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低空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基本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滨州、临沂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10月8日,青岛市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布局低空经济提升区、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低空经济生态区,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为33.8%。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立足优势抢抓新机遇

低空经济强劲增长的前景已明晰。但想在“风口”起飞,还需要有丰满的“翅膀”。发展低空经济,西海岸新区有着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区北靠京津冀、南依长三角,东向日韩,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是青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新区广阔的海域和陆地空间,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

——雄厚的产业基础。聚焦“5+5+7”重点产业,落户京东方等总投资3615亿元的123个重点项目,加快打造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芯屏”3个千亿级,船舶海工、汽车、智能制造装备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集聚成势。

——丰富的应用场景。聚焦公共服务、海洋特色、智能物流等领域,推动低空经济赋能百业百态,加快开放多元场景。公共服务方面,提升应急、医疗、警航等领域服务能力,高标准打造涉及领域广、服务受众多、运行制度完善的航空公共服务;海洋特色领域方面,新区海域面积广阔、海岛众多,海上执法、海上应急救援、海洋监测等海洋海岛综合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智能物流方面,推动划设城市低空物流配送航线,构建全场景、全天候的快速低空物流网络;文化旅游方面,新区旅游资源丰富,岛滩湾相拥、山海城相连,乘坐直升机和低空飞行器俯瞰美景,将成为独特的旅游体验。

——澎湃的创新动能。空天动力、海洋生态系统等重大科技项目加速布局,新区“国字号”科创平台达88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21所驻区高校与西海岸融合发展,21.2万大学生在西海岸青春起航,84万创新人才在西海岸放飞梦想。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着力培养飞行器设计、制造、飞行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专业人才,为低空经济发展积累人才储备。

乘势起飞竞逐新赛道

越在风口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上、蓄势而进、聚势而强。当前,西海岸新区正集聚多方力量,积极稳妥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近日,新区首家以低空经济为主营业务的国有企业——青岛西海岸低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将全面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集低空产业园区运营、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培育、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平台。

该公司将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位优势,围绕中国石油大学低空经济相关专业、教学研团队及校友会资源,打造西海岸新区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将整合试飞基地、培训基地、飞行服务保障基地等,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培育无人机海岛物流运输、“共享”政务飞行服务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先导区。

11月2日,新区推动中国AOPA青岛会员基地落地,将立足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构建面向“全国低空产业链各环节受众”,服务“全国低空产业链各级群体”的生态型低空经济综合赋能平台。

在打造海洋特色低空示范场景方面,新区将聚焦海洋海岛场景综合应用,引进航时长、抗风等级高、可在移动船舶起降的无人机,深化无人机在海上应急救援、海上执法、海上物流、海洋监测、海洋测绘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开展载人或载货跨海运输等生产性低空飞行服务,率先在深远海养殖领域开展常态化低空运输。

当前,新区已聚集了多家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涵盖无人机研制、直升机制造维修、航空发动机研制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在近期举办的“低空高飞 数智未来”——低空经济高端发展交流会电博会上,西海岸新区贸促会会长丁颖新以“放飞西海岸,质引新未来”为主题,面向社会发出邀请,“新区将持续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业能级。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共同参与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