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绘墙体引人注目、村舍庭院干净整洁、河流湖泊水清景美、房前屋后的小花园也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虽然已是隆冬,但在张家楼街道依然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自然风光、田园风景。今年以来,张家楼街道聚焦“清洁乡村 净美家园”,运用景观化手法,打造“花园式”宜居街道,助力构建“楼里幸福圈”。

分类施策

打通攻坚“关节点”

“原来每家每户的房前屋顶都堆放着很多柴草,看起来十分杂乱,严重影响村庄环境。自从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后,我们主动清理了自家的乱堆乱放,将柴草统一归置到集中堆放区。看着干净整洁的院子,心情也舒畅了。而且将柴草清零的村户,还可以去村委会兑换一张燃气票。”达尼村村民王秀美开心地说道。不仅如此,达尼村村委还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协定,引导村民依据规定积极维护村庄环境,逐步实现从“被动遵守”到“主动维护”的转变。

达尼村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是张家楼街道改善村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张家楼街道以新村为单位,听取11名新村党委书记的提升方案汇报,并收集村干部“治理药方”37份,最终制定出“一村一策”提升方案,打通治理堵点难点。

张家楼街道在达尼示范片区率先实行柴草兑票、共享场院、彩绘达尼等创新做法,整治柴草乱堆、垃圾乱投、农机具乱停等问题2200余个,实现村户共美。同时,鼓励各村按照“小投入、微景观”的原则,合理规划闲置空地、“边角地”,创新建设“共享场院”30处,设立“农机具集中存放点”15处,规划打造“花园式村居”25处。

示范创建

激活全域“动力源”

以寨里新村为示范点,张家楼街道创新开展“一村一品”打造工程。西寨村在村道两侧种植格桑花等多种绿植,打造了一条“一路生花”的乡村小道;海龙村在204国道南侧沿线铺设300米“蔷薇大道”;大崔家庄村将村入口处的5.9亩土地清理整治,种植多种花草,铺垫3条休闲便道,让一片柴草堆变成“后花园”。

同时,张家楼街道全域推进农村道路、乡村水务等“九项提升工程”,总投资1.88亿元实施达尼滨湖区域整治等23个城市微更新项目,优化提升画美达尼创客街区、松泉山市级森林公园、苑庄河省级美丽河湖。累计完成52个自然村农村污水治理、51个自然村农村规模化供水、9878户清洁取暖改造,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密闭式收集站54处,建成5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做好9755户卫生改厕监管运维,累计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5个,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共建共享

画好共治“同心圆”

近日,在山张村“德育乡村”积分兑换现场,村民们手持积分卡,排队等候兑换奖品。“我这几个月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奖励的积分能换不少东西呢。”村民张翠艳高兴地说道。

张家楼街道秉持“人居环境、为民而治”的核心理念,依托“德育乡村”这一载体,巧妙地将人居环境整治融入村规民约,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村民的主体责任意识,也让“维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街道已举办“清洁村庄”创建活动12次,累计打造5000余户美丽庭院。

此外,张家楼街道还充分利用村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微治理、精提升”行动的工作重点和取得的成效,并大力推进“我的家乡我建设”“现代农房新试点”等7项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辖区人居环境,更帮助村民实现了角色转变,从最初的“旁观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并最终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