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幅油画”到“百花齐放”
从一个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小乡村华丽变身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从引入第一位油画家到现在二十余位艺术家落户,从单一的油画产业发展到构建起集艺术创作、作品展示、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张家楼街道经过二十余年深耕,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了从“一幅油画”到“百花齐放”的蜕变。如今的张家楼街道,文化有特色、生态有魅力、产业有支撑、群众得实惠,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华丽转身
小乡村蝶变“江北第一画家村”
景致如画的泽丰生态园、绚烂如火的千亩红枫林、舞动绿野间的苑庄河、翠色苍茫的松泉山、五彩缤纷的画美达尼彩绘步道……如今的达尼村一步一景、风光秀丽,宛如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别看现如今这么漂亮,20多年前,这里就是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达尼村党委书记张金宝说。
达尼村是由大泥沟头村等7个自然村于2020年村庄建制优化调整后整合形成行政村。为何偏僻小山村会与油画结缘?这就要从大泥沟头自然村说起。“村子起初也试着引进过几次工业项目,但工业项目对生态环境有影响,为了发展而破坏了生态就是饮鸩止渴。直到2003年,画家解中才来到了这里,让我们这个小山村找了一条发展的‘新赛道’。我们为他免费提供场所,做好服务保障,合力把他的画室逐步培育成了远近闻名的绿泽画院。”大泥沟头村原党支部书记张财金介绍道,此后村里又相继建成了绿泽美术学校、绿泽美术馆、实训教育基地和解中才美术馆,“画院+学校”的模式大获成功,达尼村摇身一变成了“江北第一画家村”。
在绿泽美术馆宽敞明亮的三层展厅中,各式各样的油画作品琳琅满目。画师们在画室专注地挥舞画笔,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现在画布之上。而展厅另一侧的直播间内,工作人员将摄像头对准油画,绘声绘色地向客户推介作品。“绿泽画院现有600多位画师、36位高级职业画家,已形成集油画创作、教学、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作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区),出口十几个国家,文化产业年产值超3亿元。”青岛绿泽画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匡禹俊介绍道。
产业提升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艺术生态圈
随着绿泽画院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画企前来落户,以大泥沟头自然村为起点,文化产业发展的春风迅速吹遍了整个达尼村,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先后获批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首批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江北第一画家村”迎来了展翅腾飞的新契机。
为了持续推动张家楼街道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街道实施了文化产业提升行动,规划建设了艺术创客街区,免费为艺术家们提供房屋开办工作室,既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也给艺术家提供了交流展销的空间,先后吸引高伟、刘鸿信、台启中等20多位艺术家入驻画家村。
高伟艺术馆馆长高伟是当代十大画虎名家之一,是“大风堂”画虎宗师张大千、张善孖的第四代传人。“达尼村艺术氛围浓厚、艺术形式多元,对于我们画家来说,这里的环境很适合进行创作。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文化产业链,对文化艺术的传播有积极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高伟说。
随着高伟艺术馆、耕读学堂、国际陶瓷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纷纷落户达尼村,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生态圈逐步形成。在这里,油画、国画、雕塑、版画、水彩画等多种艺术种类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为艺术家提供广阔创作空间的同时,也让张家楼街道文化产业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聚链成势
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艺术饭”
为护航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家楼街道创建“七个一”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成立一个联盟、招引一支运营队伍、开办一场特色“村拍会”等行动,加速文化产业聚链成势。
2024年7月,张家楼街道利用达尼村闲置房屋,创建集艺术品展示、产品拍卖、文化直播、艺术家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画乡会客厅。“这里展示了19个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会不定期举办拍卖会、直播带货等活动,已成为街道的一张地标名片。”张家楼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陈祥敏介绍道,“2024年9月在这里举办了首场‘村拍会’,按照‘基本收益+销售分红’的模式,百分之五的拍卖收入用于村庄公益事业发展和艺术创客街区建设。”
以画乡会客厅为依托,2024年9月,在张家楼街道推动下,画美达尼艺术家联盟成立,为众多在此扎根的艺术家们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同时,联盟还积极策划并开展绘画培训等公益活动。
为进一步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工作,张家楼街道成立乡村艺术人才俱乐部,聚焦引育艺术家、新农人,加强街企、校地合作,打造产学研合作基地。
“像我这样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的人,村里还有许多。特别是这几年,街道经常会组织开展免费的绘画培训,还帮我们对接画院签约,越来越多热爱绘画的村民都当起了画师。”学习绘画技艺已有十多年的达尼村村民张有杰说,回到二十年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能吃上“艺术饭”。
“街道联合绿泽画院开办了‘农民画校’,当地村民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绘画培训后,与画院签订承揽合同,从而成为签约画师。”匡禹俊介绍道。据统计,目前“农民画校”已累计培训村民100余人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