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过期的工作证件,除了留作纪念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给出了一种“新玩法”:种花。

大会期间,记者一直戴着一张特殊的媒体证:没有传统的塑料覆膜,一张纸质的证件看起来有些“粗糙”。

把证件翻到背面,才能找到它正确的打开方式:将纸浸湿在水中10分钟,再把这张“证件”种到花盆中,覆盖一层薄泥土,避光浇水,保持湿润,静静等待7至10天发芽。

“这是一张种子纸,种下一枚蔚蓝希望,让海洋与城市共生长。”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工作人员王青告诉记者,“大会参会人员众多,传统的证件往往使用塑料,但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漫长,所以我们寻找更为低碳环保的替代材料,希望让大会更加‘绿色’。在纸浆中掺入种子,不但可以提升证件的使用寿命,还能引导参会人员把证件充分利用起来。”

2月27日下午大会圆满闭幕,记者也把媒体证细心收起,准备带回家种到花盆,看看能种出什么。

除了“种子证件”之外,大会还有更多细节向参会者传递绿色理念。“这张椅子是由海洋废弃物制成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布鲁布鲁海洋文化发展(青岛)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常敬甜向记者介绍,“没错,就是那些曾经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瓶、塑料袋,经过神奇的‘变身’,如今成了大家坐的椅子。”

记者看到,每把椅子上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它从垃圾变成的椅子的“奇幻旅程”。从海洋到工厂,再到会议室,这些椅子不仅环保,还充满了科技感。“首先由沿海的渔民去收集海洋废弃物,然后通过转运、再生,最后交给企业生产。整个过程不仅为沿海居民提供了增收机会,也把海洋废弃物加工成了可以售卖的商品。”常敬甜说。

除了椅子,大会现场使用的“蓝色循环”笔记本、笔、抱枕等也都是由海洋废弃物加工而成。

海洋保护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上丰富的绿色元素,不仅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也让绿色的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作为东道主,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在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海和谐共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实践,未来,西海岸新区希望联合全球海洋城市,携手“海洋十年”,共同促进海洋、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