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街道:“校社联动”破解带娃难题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基层民生,近日,长江路街道联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托育专业启动“托育服务进社区”实践项目。该项目以“校社联动”为核心,旨在通过学生实践、课程开发、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全力解决0-3岁婴幼儿家庭“带娃难”问题,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打造托育人才培养新范式。
项目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320名托育专业学生中选拔了4名国赛、省赛获奖学生组成示范团队,并对其开展“理论+实践”特训。通过3次线下情景化工作坊、1次线上云备课及双导师(校内教师+社区工作者)联合指导,完成课程设计、家长沟通、应急处理等模块的系统培训。
在长江路街道协调推动下,青职学院托育团队在峨眉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春天音乐会》主题课程,针对1-2岁婴幼儿设计音乐互动、感官训练等活动。课程基于《婴幼儿发展指南》开发,融入亲子互动环节,家长满意度达100%。通过真实场景实践,强化了学生们的应变能力与情感关怀意识。
“托育服务进社区”实践项目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开发出首套社区适龄化托育课程资源包,建立“课前评估-过程记录-课后反馈”标准化流程,获得社区服务认证证明,还形成“选拔-特训-实践-认证”四阶培养法,有效推动托育专业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项目计划在年内将服务拓展至15个社区,为150组家庭提供帮助,同时开发《0-3岁托育服务标准手册》,推进服务规范化。项目还将整合政府、高校、社区资源,开展长期合作;拟建设“智慧托育”线上平台,提供课程预约、家长咨询等功能;并结合实践成果,提交《社区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提案》,推动校社合作纳入地方民生实事项目。
“此次实践是职业教育服务基层社区的一次有益实践。通过‘校社联动’实现了教学场景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托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薛红艳充分肯定了项目的价值。“长江路街道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联手将‘托育服务进社区’实践项目带到社区、服务百姓,既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又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专业力量。”长江路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尚达江说道。
项目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320名托育专业学生中选拔了4名国赛、省赛获奖学生组成示范团队,并对其开展“理论+实践”特训。通过3次线下情景化工作坊、1次线上云备课及双导师(校内教师+社区工作者)联合指导,完成课程设计、家长沟通、应急处理等模块的系统培训。
在长江路街道协调推动下,青职学院托育团队在峨眉山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春天音乐会》主题课程,针对1-2岁婴幼儿设计音乐互动、感官训练等活动。课程基于《婴幼儿发展指南》开发,融入亲子互动环节,家长满意度达100%。通过真实场景实践,强化了学生们的应变能力与情感关怀意识。
“托育服务进社区”实践项目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仅开发出首套社区适龄化托育课程资源包,建立“课前评估-过程记录-课后反馈”标准化流程,获得社区服务认证证明,还形成“选拔-特训-实践-认证”四阶培养法,有效推动托育专业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项目计划在年内将服务拓展至15个社区,为150组家庭提供帮助,同时开发《0-3岁托育服务标准手册》,推进服务规范化。项目还将整合政府、高校、社区资源,开展长期合作;拟建设“智慧托育”线上平台,提供课程预约、家长咨询等功能;并结合实践成果,提交《社区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提案》,推动校社合作纳入地方民生实事项目。
“此次实践是职业教育服务基层社区的一次有益实践。通过‘校社联动’实现了教学场景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托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路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薛红艳充分肯定了项目的价值。“长江路街道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联手将‘托育服务进社区’实践项目带到社区、服务百姓,既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又为基层治理注入了专业力量。”长江路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主任尚达江说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