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办常新魅力不减,“耦合汇”做对了什么?
政企良性互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政企沟通过程中,如何破解“政府热、企业冷”的难题?如何既精准服务企业,又避免频繁打扰?
2022年9月,西海岸新区工商联创新打造“耦合汇”政企交流平台,以“有实惠、有媒介、有自由”为核心,截至今年3月31日,已成功举办110期活动,吸引企业家3000余人次参与,累计解决融资、土地、政策等各类问题200余项,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等多方共赢。
这一模式不仅获得全国工商联的肯定,更成为推动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解决“难组织”
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让企业有实惠
“参加活动是否有价值,关键要看这场活动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值不值得付出这些时间。”在“耦合汇”现场,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洪清表示。
区工商联在体制机制上“破题”、堵点难点上“破局”,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每期“耦合汇”邀请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的工作人员出席,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同时,定期安排产业链主、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赋能单位出席,打通产业发展与要素支撑的供需瓶颈。政府了解了企业所思所需,赋能单位找到了合作伙伴,企业打通了信息和业务瓶颈,让各方受益、多方共赢,这是活动具备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特别是今年以来,区工商联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期盼与实际需求,在“企业出海”“AI赋能”“园区发展”等热点领域进一步精心组织、深度凝练。活动不断革新,从最初的“一期一会”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常办常新”,每一期都呈现出不同的亮点与特色,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活力。
在第103期园区专题“耦合汇”上,新区16家园区代表围绕制约发展的难题深入交流。光谷软件园面临“仓库厂房资源短缺问题”,而海西科技园存在“空置资源浪费问题”,双方现场对接,一拍即合确定初步合作意向。百余期“耦合汇”中,类似这样高效解决问题的场景时常上演。
“耦合汇”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源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快速整合资源,高效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耦合汇”累计收集问题建议200多个,基本上得到及时转办和解决,企业认同感显著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6家金融机构在“耦合汇”现场发布金融产品30余个,解决融资需求2000余万元;诸如政策解答、土地供给、数字化改造等问题在现场均给予了满意答复。同时,区工商联通过“耦合汇”微信公众号,收集整理企业用工需求、闲置厂房、产品推介等信息3000余条,向社会发布供需对接30余期,累计传播量超过30000人次。
解决“组织难”
各商会、执委轮流主持,让沟通有媒介
单靠工商联来组织会议,力量明显不够。区工商联立足“联”的特点,彰显“联”的优势,发挥“联”的作用,合理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力量以及62个商会和200多家执委单位的汇聚作用,让其拥有优先组织参会资格,并轮流主持“耦合汇”,使之有责有“权”。
该举措的出台,破解了两个难题。一是商会因缺乏工作抓手,经常遭到“只管收费很少干事”的诟病。对于这点,新区枣庄商会会长范文鹤体会最深,“过去经常组织义捐、企业走访座谈等商会活动,但这些活动对企业的帮助不大,导致会费收取难,发展会员难。”二是执委因工作职责少,会遇到“选上执委就不见了影”的指责。区工商联副主席、青岛亿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耀东认为:“我之前也参加过一些小组活动,感觉到执委应承担的责任与实际发挥的带头作用不匹配。”自打轮值主持“耦合汇”后,新区各商会和执委单位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通过“耦合汇”,商会活跃度明显提升,进一步建立“联系点”、架起“连心桥”,以商会组织带动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2024年,已有20余名执委主持了“耦合汇”,区工商联会员总数也突破了6200名。尤为重要的是,全区企业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新区营商环境测评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三。
随着“耦合汇”品牌效应持续释放,逐渐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在日前举办的第106期“耦合汇”上,平安银行担当起“主持人”的角色,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丰富资源,邀请到行业大咖专家,为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AI专题讲座。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入座谈交流,精准了解需求,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金融与产业的耦合没有终点,各方资源共享,不额外增加企业成本,拓宽了为企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共赢。”平安银行青岛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伟杰表示。
解决“支撑难”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让参与有自由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在不打扰企业的前提下如何当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店小二”?“自愿参加、来去自由”是区工商联赋予“耦合汇”的服务理念,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实现政企“双向奔赴”。每周三举办的“耦合汇”,提前一周向企业发送通知,包括活动主题和相关议程,企业家可以根据实际自由报名。企业家在参会过程中可来去自由,不必报备;在参会内容上可提诉求、说意见、聊建议,也可吐槽。
自由度高、自主性大、参与度广、可持续性强,活动常办常新。“耦合汇”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监督作用来保证活动能持久开展,让企业家当考官,每周对活动进行打分评议,倒逼活动不断优化改进。评分主要围绕三个层面,“活跃度”,即活动开展的频次是否正常、制度执行是否到位等;“效益化”,主要针对上一期活动的问题解决情况、建议落实情况等;“廉指数”,主要针对活动是否打扰企业、是否掺杂商业活动等。通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推进“耦合汇”业务工作标准化,建立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以政府服务“加法”换民营经济发展“乘法”,民营企业在新区成长壮大、蔚然成林。2024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02.6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9.5%;民间投资增速达4.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64%,拉动新区投资增长2.6%;新区9家企业入选山东民营企业200强榜单,24家企业入围青岛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居全市前列;专精特新“小巨人”累计认定43家,青岛领军标杆企业达39家,省瞪羚累计认定86家、独角兽总量达3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区民营经济呈现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升、贡献度持续加大的良好态势,西海岸新区先后获评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先进区、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从“一期一会”到“常办常新”,“耦合汇”以市场化思维破解政企沟通难题,让企业从“旁观者”变成“主导者”,让政府从“组织者”升级为“服务者”。未来,“耦合汇”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搭建更高效、更开放的政企“连心桥”,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