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经营主体活跃度达84%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2025年是《法治新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法治建设系列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在此关键节点,西海岸新区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办公室立足新区实际,出炉《西海岸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系统梳理法治创新实践。《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以来,新区启用全国首家政务服务法治活动中心、启动北方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形成50余项创新经验举措、兑现“免申即享”政策资金超10亿元、审结涉民营企业纠纷1.8万余件、开展“点单式”惠企法律服务1.34万次,新区经营主体活跃度达84%,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制度创新释放“法治红利”
走进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的标识格外醒目。这里正是新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攻坚行动的“主阵地”。2024年,新区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发起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攻坚行动,235项一件事服务场景实现“集成一次办好”。
制度创新是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依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和国家、省、市支持政策叠加效应,新区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机制,有序承接省市赋权事项450件,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与营商环境深度融合。全国首家政务服务法治活动中心、北方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相继启动,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链条服务,形成府院联动、“一站式”矛调中心等50余项创新经验举措。《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新区承接省市权限办件量分别突破26.2万件、22.8万件,兑现“免申即享”政策资金超10亿元,经营主体活跃度达84%。
针对企业多元化法治需求,新区创新推出“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通过“企业点单、部门制单、团队接单、企业评单”的闭环机制,为企业量身定制法律解决方案。2024年,新区开展“点单式”惠企法律服务1.34万次。
司法护航激发“奋进动能”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司法力量的精准护航。
《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新区审结涉民营企业纠纷1.8万余件,帮助企业回笼资金13.61亿元,为200余家小微企业执行回款7000余万元。审理涉商品房买卖纠纷2071起。发挥破产审判出清和拯救职能,审结各类破产纠纷60件,累计盘活土地740亩。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推进“互联网+”审判,知识产权案件整体办案周期缩短10天,办结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1169件,为企业挽回损失876.8万元。
在“检察护企”专项活动中,新区检察机关优化企业家反映案件受理“绿色通道”,推行重大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风险感知动态预警机制、涉企案件“稳、快、严”办理机制,为36个重大项目设立“项目警官”,服务保障企业352家次;创建“新心相印”为民品牌,办理各类“检护民生”案件563件;成立全省首家检察护企工作室,立足办案服务企业、项目73个;实行涉企案件快速响应,起诉破坏市场秩序犯罪76件,惩治利用“空壳”公司犯罪、企业内部“蛀虫”61人,追赃挽损800余万元;办理涉企民事行政监察案件5件,督促清理涉企“挂案”4件。
刚柔并济激活“发展脉动”
“手机一扫码,执法单位、检查时间和事项等信息一目了然,还能及时了解执法结果、对行政执法行为作出反馈。”在长江路街道,一家企业负责人指着手机上的“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页面对记者说道。
作为全市首个执法监督数字化系统,“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覆盖全区53个执法部门、790项涉企检查事项,2024年记录监督各类检查计划12800余项、联合检查1060次。
据了解,新区在规范执法中坚持力度与温度并重,试点开展全省首批涉企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工作,对515件案件采取不罚、轻罚措施,减免金额1367.5万元,将执法行为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创新推出“邻舍集”惠农便民摊点,以柔性执法破解占道经营等城市治理“顽疾”,既保障市容秩序,又守护城市烟火气。
针对执法难点、重点,新区推动“警格”与“网格”深度融合,打造“党建+调解”新品牌,开展交通事故、运输合同等方面法律咨询600余次,成功调解案件69起。创新企业纠纷预防机制,为220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解决涉企纠纷600余件。设立“劳动争议模拟法庭”,成功调解16起追索劳务报酬案件,帮助职工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39万余元,案件调解成功率提高30%以上。
此外,新区在重点企业设立驻企警务室,打造“一企一警”工作机制,2024年护航60个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企业10000余家。
瞄准堵点痛点“持续攻坚”
《分析报告》指出,面对企业和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任重道远。
记者从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办获悉,今年,新区将聚焦涉企服务精准化、政策落地实效化、执法监督智能化,深入开展“环保合规进百企”等活动,研究制定《加强政法机关和工商联及行业商会协会常态化沟通的措施》,持续加强“扫码执法”阳光监督平台建设,创新推出企业分类“画像”,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性精准推送政策包。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锚定立制、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贯通发力,采取一系列法治化举措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让法治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