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青岛地铁智慧城轨示范线——6号线一期迎来开通运行一周年。一年来,该线路累计客运量近1700万人次,16项行业对标指标中有12项“0触发”,13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既有线开通同期最优值;有效提升西海岸新区南北向出行效率,助力西海岸新区与胶州湾东岸、北岸城区快速通达……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自主运行

无人驾驶更智能

作为一条建造、运行、运维全过程、全维度实现智慧化的地铁线路,6号线一期集青岛地铁十年建设经验于一身,成为青岛地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先行线和示范线,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加快数智化转型升级打造了样板。

6号线一期采用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实现了“自己跑、自己停、自己回”,自己判断运行。由于没有司机和驾驶室,6号线一期开通后迅速走红,成为新区“网红”打卡点,乘客可以站在地铁列车车厢最前端直观感受列车行进过程。

TACS实现了从传统的“自动运行”到智能的“自主运行”,在技术创新上真正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于传统列车控制系统,TACS具备系统可用性更高、运行更智能自主、运营更高效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与旧线改造等5大优势。

智慧守护

温暖乘客出行路

科技有温度,服务更贴心。6号线一期通过采用AI视频监测识别技术,为特殊群体提供“隐形守护”。去年,轮椅女孩李子萱在6号线一期的无障碍出行体验火爆网络。视频中,李子萱没有提前预约,也没有开口寻求帮助,刚一进站就发现车站工作人员已经等候在她乘车的动线上,主动提供服务。

据悉,6号线智慧车站可通过AI视频监测识别技术,精准聚焦乘坐轮椅、行动不便等特殊乘客,自动开启主动服务场景,提供更加精细化、主动式的服务。截至目前,地铁6号线已累计服务行动不便的乘客2700余人次。

青岛地铁6号线通过构建一套高效智能的运行系统,实现了对行车控制、客流趋势、服务质量等全方位智慧化调控,打造了以乘客为中心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智慧运维<<

跑出巡检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力量,地铁6号线一期采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成为青岛地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在接触轨带电工况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巡检列车可提升生产效率75%,每列车每年可节约730人工时。此外,在抓马山主变电所,全部采用供电机器人进行巡视。

地铁6号线一期建成了应用车辆、供电、机电、工务、通号等五大专业智慧运维的线路,实现了设施设备运维从“故障修”“计划修”向“状态修”“预测修”的转变,故障率较线网其他线路开通初期下降约51%。

借助智慧运维,地铁6号线一期实现设备巡视由人工向系统自动化转变,巡视周期延长,58%的巡视项目实现智能化替代。

AI赋能

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在6号线一期智慧城轨基础上,青岛地铁又制定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智慧城轨规划,将大模型融入到智慧城轨技术体系,建设智算中心、AI平台、模型测评平台,开展数据治理,研发青铁大模型和智能体,实现城轨运营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

基于业务场景驱动,青岛地铁规划了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应急处突、通用服务5个业务大类智能体和18个以上场景智能体。截至目前,已完成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4个智能体的上线试运行。

从缓解交通压力到引领行业变革,青岛地铁正以智慧城轨建设为笔,书写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篇章,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