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卫星遥感、AI等先进技术,确保投保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创新特色险种,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第二党支部中法规科的党员们,以“红帆领航”的担当,创新推进农业保险“双精准”模式,让60余万农户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的温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保障。

化解风险

推出“双精准”模式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农业保险“双精准”模式采取“保险+科技”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全流程进行了精细化改造。

“我们利用卫星遥感、AI无人机扫描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作物种植区域、面积和质量的精准识别,确保了投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快速核赔机制,简化了理赔流程,缩短了理赔时限,让农民在遭受灾害时能够迅速获得赔偿。”区农业农村局法规科负责人栾爽艳介绍,该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赞誉。

探索过程中,区农业农村局法规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与相关镇街、太平洋保险公司进行了支部联建,通过支部间深入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保险“双精准”模式深入开展,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险种

满足多样化需求

日常工作中,法规科党员们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险种,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

在花生期货保险的试验田里,技术骨干们白天采集数据、夜间建模测算,实施的花生期货保险成为青岛市首例开展的“保险+期货”项目,也是山东省首例花生期货保险项目;当蓝莓价格波动牵动万千农户心弦时,他们创新推出目标价格保险,帮助种植户规避风险,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第三届农业风险管理优秀案例。

从肉兔养殖到农机保障,从茶叶飘香到苹果满枝……12个特色险种如雨后春笋,进一步拓宽了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这些险种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还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此外,针对肉兔、农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专属保险,更好保障农民收益,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冒雨踏勘

心系农户解民忧

去年麦收时节,连日的阴雨让大场镇、六汪镇的万亩麦穗提前“白头”,法规科党员们冒雨踏勘,协调20余名专家在24小时内完成灾情评估,突破条款限制争取理赔资金。

“在保险条款中未对小麦穗上发芽明确保险责任的情况下,我们专门研究发文,建议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共核实大场镇、六汪镇小麦穗上发芽面积11343.3亩,赔付金额255.86万元。”栾爽艳告诉记者,法规科党员们始终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农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和曝光,积极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法规科党员的为农服务实践,是党建引领品质提升的生动写照。新征程上,这支“三农”护航队正以数字赋能勾勒智慧农业新图景,用创新险种筑起风险防控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