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让办税更轻松
“以前遇到复杂的政策经常要咨询好几次,现在导税团队一次就讲得明明白白。”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刚办完小微企业注销业务的会计谭蓉这样说。这一变化,得益于该局今年创新实施的“望闻问切”工作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税费服务相结合,持续优化诉求响应机制,努力实现从“被动接单”向“主动服务”转变。
“望”态势
前置预判业务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前瞻性和精准度,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建立需求预判机制,通过分析12366热线、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数据,及时捕捉咨询热点,提前应对潜在诉求。例如,在今年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预判咨询量将增加,通过“号码-人员-税管员-主管科所”联动机制,顺利处理个税汇算清缴业务800余笔。
依托税费服务分析响应中心,该局还对各类涉税诉求进行智能聚类分析,定期生成高频词云图,直观体现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的变化。同时,借助电子税务局标签体系,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行业特征等,定向推送政策指南和优惠信息,今年累计推送31批次,覆盖4.7万户次,努力做到“未问先送、服务先行”。
“闻”民声
畅通服务响应渠道
在识别需求的基础上,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整合前台导税、咨询热线、电子税务局和业务骨干等,打造“大导税”轮岗服务体系,确保纳税人、缴费人问题得到清晰专业的解答,减少了重复咨询。前来办理三代手续费返还业务的胡彦敏表示:“现在咨询问题,一次就能得到准确答案,省心又省力。”
为确保诉求闭环处理,该局建立了“前台智能分流精简快办、中台征纳沟通办问协同、后台诉求响应质检分析”的“三台联动”模式,强化诉求数据的智能交互与精准监控能力,并严格落实“首问即首责”要求。据统计,今年1到10月,纳税人、缴费人进厅诉求当场答复率达98.83%,服务体验持续提升。
“问”需求
主动深挖问题根源
除了及时响应已发生的诉求,青岛开发区税务局还致力于通过主动“问诊”,深挖诉求背后的制度性根源,推动税务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型。将“5W(Who、What、When、Where、Why)工作法”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坚持“诉求有理、部门有责、问题有解”原则,高效受理涉税(费)诉求。
创新推出“诉求‘码’上说”,纳税人、缴费人扫描二维码就能方便提出自己的诉求。同时,通过举办“税企面对面”涉税服务专业机构座谈会,靶向问需于关键群体,精准征集意见建议。
对于收集到的诉求,办理人员全程跟踪,做到“一诉三问”:诉前沟通明确症结,诉中协调推进流程,诉后跟踪了解结果。近日,面对海信视像科技有限公司90余名具有境内外双重收入来源外派员工的个税汇算清缴紧急需求,税务人员通过6小时高效攻坚,圆满完成复杂申报任务。“税务人员全程主动联系,耐心跟进解决进度,这种‘管家式’服务让人安心。”公司办税人梁瑶瑶说。
“切”症结
多元化解疑难杂症
面对“望、闻、问”环节中发现的深层次、跨部门疑难杂症,青岛开发区税务局整合内外部力量,组织公职律师、业务骨干成立“税律先锋”团队,联合商会、律师协会等专业力量,共同研究解决路径,提供专业支持。
该局还健全与司法、人社、自然资源、医保等多部门协同机制,借助社区网格员力量,形成治理合力。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全流程并联办理”,优化不动产交易等业务流程,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对常规渠道难以处理的矛盾,设立疑难问题兜底窗口,优化“税‘枫’暖心桥”调解室功能,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高效暖心的服务支持。
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创新推行的“望闻问切”工作法,将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税费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望”得准需求、“闻”得清民声、“问”得透根源、“切”得中症结,实现了服务模式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服务”的转型跨越。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破解了纳税人、缴费人办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让服务更具温度、效率更有保障,更以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等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未来,随着这一工作法的持续深化与完善,青岛开发区税务局将以更精准的响应、更高效的举措、更暖心的保障,持续擦亮税收服务品牌,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力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