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陆海统筹,育出兴业富民“金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一场以“陆海统筹”为特色、以良种繁育为引擎的产业变革势头正盛。近年来,大场镇通过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入”,不仅实现了海洋种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更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探索出一条以种业振兴驱动乡村全面发展的新路径,让田间地头的“好种子”结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金果实”。
>>引来金融活水<<
四大种业板块崛起
针对本地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的短板,大场镇精准发力,启动“陆海统筹良种繁育示范项目”,以资本赋能与体系构建双轮驱动,为种业高质量发展破解瓶颈、夯实根基。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采用财政资金引导模式,以1600万元财政资金作为“引子”,成功撬动1.3亿元社会资本参与,为种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资金投放精准聚焦现代种业体系关键环节。现代渔业种质创新基地、刺参良种繁育中心、粮油育种创新示范基地、农林业植物种苗研究中心等四大板块拔地而起,构成了大场镇陆海联动的种业创新“支柱”。与此同时,大场镇进一步打通“育种研发-规模化繁育-技术推广-产业服务”的“育繁推管服”全链条,推动种业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我们坚持‘边建设、边验收、边投产’的理念,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青岛瑞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打造的刺参良种繁育中心已于2024年投产运营,开展“西施舌”保种培育、三疣梭子蟹选种养殖等特色项目,当年即实现产值260万元。今年公司还将聚焦对虾、刺参等市场热门品种,推进新品系选育与扩繁,预计年产值将提升至300万元。
>>科技创新赋能<<
“科技小院”助农兴产
大场镇聚焦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以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以人才赋能激活发展潜力,同步筑牢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由青岛瑞滋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科协、青岛市科协、西海岸新区科协共建的青岛海参科技小院正式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小院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技术推广与服务等着力解决青岛海参产业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海参产业健康发展,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大场镇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深度协作,围绕小麦、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种业发展需求,建成粮油育种创新示范基地和农林业种苗研究中心。通过探索“种质保护+种子培优”协同发展机制,将农业育种实验室直接搬到田间地头,加速良种培育与技术转化。
大场镇在种业项目推进中始终坚持联农带农。例如,青岛亿海丰水产品有限公司现代渔业种质创新基地,计划对农户庭院及村集体闲置庭院进行改造,并免费为农户提供虾苗等生产物资和技术指导,让农民共享种业发展红利。
>>完善产业链条<<
让“场好品”走向全国
大场镇在做强种业根基的基础上,聚焦销售服务升级与品牌价值塑造双向发力,以全链条优化与立体化推广激活农业产业活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实现从“产得出”到“卖得好、叫得响”跨越,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销售服务环节,大场镇精准破解农产品“存不住、运不出”的痛点,撬动1400万元社会资本,建成7000余平方米的现代果蔬储销中心。中心配备专业保鲜与物流配套设施,果蔬储运量超3000吨/年,有效延长了果蔬产品保鲜期和销售周期。同时,大场镇引进专业化电商运营主体,打造果蔬电商综合中心,完善“种、收、储、加、销”全产业链条,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对接全国消费市场。
品牌价值塑造环节,大场镇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注册“场好品”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保障品质;培育20余名“场苗”网红达人,通过直播带货、产地直销、线上体验等手段,全方位推广“大场草莓”“黄心白菜”“水果萝卜”等14类优质农产品,让更多“场好品”走向全国市场。
如今,新业态、新模式为农村电商注入强劲活力,昔日不起眼的“土疙瘩”,凭借过硬品质和响亮品牌,成为畅销各地的“金饽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