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4日讯 5月23日,崂山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在沙子口街道西九水村启动。

西九水村是建村600多年的老村落,当天实地调查的是该社区的刘氏祠堂。刘氏祠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2009年,刘氏祠堂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公布为第十一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调查现场,普查队员通过RTK(一种卫星定位测量仪器)、无人机、数据终端等设备对刘氏祠堂的基础信息、空间位置、保护级别、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信息作详细采集、复核、拍照、绘图、测量和录入。

此次文物普查相较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在技术层面上有了很大提升。采用北斗导航系统,使用RTK测量仪采集坐标,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了对文物的高精准度定位。通过无人机获取多视角影像构建文物的数字三维模型,对于档案留存和后期的文物修复有很大帮助。崂山区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智能化处理,更好地保护全区文物信息的安全。

为全面掌握崂山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做到“应保尽保”,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信息,请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供相关线索。本次征集范围为崂山区境内地上、地下、水下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及其他等。

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请线索提供人在提供线索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情况描述,包括名称、年代、详细地址(如条件允许,请一并提供经纬度坐标、现场照片)、联系方式等。征集电话为0532-88999831,邮箱:qdlswws@163.com。

崂山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革命文物2处);非国有博物馆22家。借助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崂山区将建立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公布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文物古迹、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强开发利用。后期,崂山区还将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规范认定标准和登记公布程序,做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四有”“五纳入”工作。(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杨小萌

(作者: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