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亭小学学生芦荣升用精彩的过人踢出现象级表现,“城阳出了个‘小学生内马尔’”话题视频瞬间刷爆朋友圈。这个在青岛市第三十四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精彩带球射门的“10号”少年球员赢得2万条热评沸腾着“天赋觉醒”“未来可期”的惊叹,打开了观察足球生态的绝佳视角在平均每万人拥有2.6片球场的城阳区,青少年足球正上演着超级“童话”。

足球在娃娃脚尖起跳正筑本强基

青岛市第三十四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贡献两粒进球的芦荣升,自从学校开设足球课程起就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展现出过人天赋。“我在校队里踢后腰位置,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职业球员,继续踢后腰,因为后腰能给我带来快乐。”“快乐”初心,恰恰是青少年足球教育事业的底层逻辑。作为“中国足球桃花源”城阳区和流亭街道,已累计向各级国家队输送足球专业人才42人,近五年共获得校园足球省级比赛冠军7个、市级比赛冠军52个。

青少年足球事业频频出彩的背后,是全区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对足球100%的参与率和49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快乐”筑基。  

球速续航向制度赛道不断旋转飞驰

如何实现“小芦荣升”们的足球梦想,城阳区和流亭街道打造的“快乐—专业”转化模式正在形成足球人才不断涌现的新局面。

近年来,城阳区在青岛市率先出台《城阳区足球发展改革实施方案》,陆续制发相关配套文件,多环节为孩子们减负助力。

在升学渠道上,城阳区自2015年起启动足球特长生培育机制,制定了《城阳区中小学足球后备人才招收办法》,减轻足球专业人才升学压力;在师资建设上,城阳区引入海牛、巴西桑托斯等国内外职业俱乐部专业资源和先进青训体系,聘请职业教练员执教校园足球,更引进中国足协(青岛)青训中心总部落户流亭白沙湾足球基地;在竞赛体系上,城阳区建立起“校长杯-街道校际联赛-区长杯”三级竞赛体系,连续15年开展“区长杯”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每年举办足球比赛超2000余场。

2023年10月,城阳区还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区级单位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上就青少年足球工作作典型发言。  

赛场突围向全民球场燎原 身为球迷,无论是青春足球场的世界杯预选赛、中超联赛,还是“村超”联赛,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怎能不令人向往。全区151处标准足球场和200余处笼式球场织就的“毛细血管网络”,让足球真正渗入城市肌理。

近年来,城阳区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国有企业联动实现全区足球场地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可用区域兴建足球场,形成“15分钟足球运动圈”,实现了从“找场地踢球”到“在家门口踢球”的跃升。

少年足球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企业白领在休息时间组队踢友谊赛,各街道社区积极举办“村超”足球联赛,周末球场里人头攒动、激情四射的“球友小聚”。这种全民参与的足球生活方式,正是城阳成为“中国足球桃花源”的深层密码。  

“10号少年火爆出圈到青少年足球事业输出“城阳模式”,城阳区正在用实践重构足球教育的价值维度——当每个街角都有追逐皮球的身影,当每片草皮都承载着足球梦想,城阳区书写的不仅是青训范本,更是体育回归生活的城市文明。 那些在绿茵场上驰骋的“小芦荣升”们,或许正在踢出中国足球的“绿荫”未来。

来源:城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