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结果揭晓,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教育集团行知校区教师薛增团,被授予2022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提名奖。

薛增团,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曾获“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32年,他栉风沐雨,扎根山区,不负韶华,把青春岁月和热情,奉献给了教师这个职业,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上的学生。他把知识倾囊相授,也把爱与责任在学生身上凝聚。

执鞭上课,劈柴生火

小山村迎来“全能型”教师

1990年8月,刚刚毕业的薛增团来到独垛子小学(青岛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小学行知校区前身)。学校地处村子边缘,周围是农田、山岭,作为当年学校里唯一的年轻教师,薛增团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他自学了脚踏风琴,从此破旧的平房教室里总能响起简单快乐的音符;房子外的泥土地平整后,便是孩子们上体育课的场地,就是在这里,他教孩子们玩起了乒乓球、排球、跳山羊;美术课上,他自费为孩子们购买水彩笔和蜡笔,让他们的世界增添色彩。

除了当“全能型”教师,薛增团还承担起学校“厨师长”和“安保员”的行当。学校老师和几位家庭困难学生的午饭全都出自他手。学校地处荒岭,老师们在周末和晚间轮流值班,夜间值班时,除了附近几处住户微弱的灯光,周围漆黑一片,夜间野鸟、偶尔还有一些小动物的撕咬声尤其刺耳,为了避免夜间上厕所,薛增团晚饭后几乎不敢喝水,就这样通宵一直到天亮。如今,薛增团常常笑谈,“我的熬夜能力和骆驼属性,可不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嘛。”

不抛弃,不放弃

托举起每一个山村孩子梦想

乡村教师注定要面对一些与普通学校不同的更为特殊的困难。班上的留守儿童小峰从小跟着奶奶长大,自上学后,小峰的考试成绩不是二三十分,就是及格边缘,而父母因为没有时间管教,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小峰产生了厌学心理,三年级的时候竟直接逃避上学。薛增团多次家访与小峰父母沟通,而小峰父母的态度从“我们每天打工容易吗,平时哪有空去管他,看着他的成绩就气不打一处来”到直接拒绝接听电话,甚至认为“这个成绩,上学将来也没出息,不如直接打工”。

眼看着小峰越来越叛逆,薛增团心里焦急,他从小峰奶奶那里联系到小峰哥哥,和他的家人反复交流,每天一通电话,每周一次登门拜访,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终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小峰的父母和哥哥配合薛增团一起,慢慢接近、赏识孩子,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抓住小峰书写好、聪明、学习快的优点,为小峰提供自信心,小峰也慢慢消除了对学习的恐惧和厌恶,重新回到了课堂。如今,小峰已顺利考入大学。

32年来,他坚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任何一个问题孩子掉队,在薛增团的心里,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不止要教书,更要育人,对出现问题的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为乡村孩子们的教育保驾护航,这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身为一名乡村教师的使命。薛增团说:“这是我作为一个教师的良心。”

不畏艰难,不负韶华

他是山村教育的常青树

2016年2月,薛增团的母亲因为心肺疾病住院,3月转入重症监护室,白天和夜间都需要家人陪护。而他的父亲因为脑损伤引起的记忆衰退也愈加严重,经常连他都认不出。几个月后,母亲出院,一直卧床静养,24小时都需要人陪护,喂吃流食。彼时,46岁的薛增团既要悉心照料双亲,学校工作和孩子的教育又耽误不得,他只能白天上班,把照料父母的时间压缩到晚上和周末,“睡会觉吧”是那段时间家人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2020年,学校更名为太行山路小学教育集团行知校区。随着学校环境的不断优化,学校的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音乐课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弹钢琴、吹笛子、教授专业的乐理知识不在话下,体育课也不只是排球和乒乓球,英语老师的专业素养越来越高,语文老师的学历也越来越高。

面对更专业的、更年轻的、学历更高的老师们,即使已经52岁,薛增团依旧秉持着一股“不能被年轻人落下”的不服输的劲儿,边教学,边学习,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他向年轻老师们学习,向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知识学习,只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更加充满生机的教育。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