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02-720 (2).jpg

海关助力,海西湾迎来开门红

黄岛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助力海工企业全力赶订单抢占国际市场

2月13日上午,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向黄岛海关提出一份追加料件的加工贸易账册变更申请。海关关员经过审核,迅速完成了业务办理。当天下午,在距离黄岛海关10公里远的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追加的料件已投入到基地热火朝天的海工装备制造中。

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位于西海岸新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基地内建有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多家海工装备制造企业。

“大型船舶与国际海工装备平台订单大部分通过加工贸易形式完成,订单项下进口货物属于海关监管货物,所有进出口料件成品情况及单损耗关系均需在加工贸易手账册内备案。”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李挺介绍。

hemcc412OyvFU75el1kUsZ3hCivmy8trA38n6Fw9_副本.jpg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建设海工装备项目。(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以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订单充足,建造船坞内脚手架鳞次栉比,生产机械正全力运转。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的2个项目也在紧急赶工,料件需要尽快完成通关并投产。

为保障企业加工贸易手册业务办理顺畅,黄岛海关实行手册备案、变更、核销等业务“全程网办”,并推广“以企业为单元管理”模式,提升电子账册监管效能,手册备案业务办理周期由5个工作日提速为当天完成,账册备案变更较传统模式节省80%的时间,核销时间压缩近三分之二,确保进口料件能尽快投产。

料件繁多是海工装备项目制造特点之一,往往一个订单可能涉及上万个料件。“随着订单量增长,进口料件越来越多。大量进口料件集中到港,企业的备案场所已经无处存放。”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供应链部经理巩建娟说。

这是企业最近向海关反映的一个问题。为加强监管,这些加工贸易料件需要存放在海关备案的场所,但是随着料件增多,场所已经难以堆存。

海关在了解企业困难后,通过实施加工贸易货物外存业务,允许企业在因生产周期、国际原材料供应链变化等原因导致自身仓储存放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将加工贸易货物存放在经海关备案之外的场所,并加强实际监管,从而增加物料供应弹性和灵活性,保障企业顺利完成订单。

黄岛海关针对具体项目量身打造监管方案,在确保全程严密监管前提下,通过适度扩大加工贸易货物存放场所、允许超高超重项目实行就近泊位交付等方式,保障海工装备项目顺利推进。其中,允许超高超重项目在就近泊位交付可大幅降低项目施工成本,仅一次装运就可节约25万元。

此外,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条长,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对地方区域经济尤其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极强。

“海关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实现了从设备模块进口到最终产品出口全流程保障与监管,助力企业全力赶订单、抢占国际市场。”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加工贸易业务科副科长马瑶说。

今年以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实现修船完工产值已突破亿元,同比增长25%,修船完工交付15艘次,同比增长15%,迎来“开门红”。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