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14:57:51 西海岸 508 来源:标签: 海青镇
新区第三个!海青镇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看茶韵小镇如何“点绿成金”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第四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简称“两山”基地)名单,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成功入选省级“两山”基地,是本次青岛市唯一入选的省级“两山”基地。海青镇成为继藏马镇和大村镇之后新区第三个省级“两山”基地。
近年来,海青镇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山、水、茶、竹”资源禀赋,着力推进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把自身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康养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海青镇茶园面积3.5万亩,年产干茶260万斤,产值超过3.6亿元;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健全体制机制
打造“静雅海青”
海青镇始终坚持“绿色环境、绿色城镇、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交通”发展理念,研究制定《海青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按照“遵循规律、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点绿成金,创新机制、探索模式,生态惠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网络,形成行业指导、分级管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海青镇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田长制、林长制,建立生态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氛围。大力实施城市“微更新”,加大拆违治乱力度,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生活污水、养殖污水治理工程,开展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实施麻沟河“乡叙客厅”口袋公园、“农文化展示”景观节点等“微改造”15处,着力打造“静雅海青”美好生活态。
培育特色品牌
推动产业升级
立足茶产业优势,海青镇聚力茶品种更新、茶品牌塑强、茶品质提升,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海青茶特色品牌。创新研发杯茶、茶啤等新型产品,全国销量超200万份,“海青模式”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在做大做强茶产业同时,海青镇还培育做大“廒上大米”“杉木百香果”等多个标志性品牌,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称号,臧家庄、董家洼、黄山前3个网格获评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称号。
同时,海青镇坚持“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创新构建以镇级党校、“三乡人”学院等5个实践阵地,非公党建联盟、红帆支部2个特色党组织,1个村集体共富公司为主要内容的“521”共富新模式。发展培训研学经济,实现“党建统领-人才激活-产业提质-环境增优-富民增收”乡村振兴全链条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600余名茶农和13名返乡人员就业创业,50余名“新乡人”扎根海青。
坚持融合发展
擦亮生态底色
海青镇坚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茶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格局,擦亮乡村生态底色,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围绕康养主题,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农耕活动等于一体的全域森林康养综合体,让最美生态释放发展红利。建设茶山田园综合体,激活北茶商街,建设北茶文化博览园,打造以茶为主题的高端休闲文旅综合体,全镇绿色旅游人数累计突破40余万人次、收入超5000万元。
此外,海青镇以“党支部+”模式为突破口,探索“1+3+N”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创新“党支部+专业公司”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带动型、文旅融合型市场化协同发展机制。以上模式带动剩余劳动力140余人参与就业,每年村集体累计增收15万元以上,园区务工人员人均年增收达6.3万元,同时土地流转户均每亩年增收1200元;形成土地全程托管封闭链,走上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多方共赢。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