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就业“新区样板”
社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蕴藏着丰富的就业创业机会,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和社会“稳定器”。近年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以持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创新推出“12333社区微业”工作模式,即织密1张就业服务网络(“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畅通2个服务渠道(线上和线下)、建设3支就业服务队伍(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务经纪人、网格员)、聚焦3项核心业务(“拉网式”摸排、“精准化”匹配、“精细化”服务)、强化3项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典型带动、强化宣传推介),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和企业搭建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桥梁。今年以来,通过该模式已累计服务居民7.99万余人次、商户5200余家,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对接会140余场,为稳住就业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助力居民“家门口”就业,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充分利用社区(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型商超、集市等场所,率先建立“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就业需求摸排、岗位匹配和技能提升等一体化服务。截至目前,已在全区23个镇街建成28家服务站点,形成城区15分钟、乡村3公里的就业服务圈,不仅为居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便利,也成为公共服务创新的一大亮点。
在推动服务便捷化的同时,该局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联动进一步优化提升服务效能。线上创新推出“就业创业一张图”电子导引微信小程序,并整合8800余家活跃企业与5.5万余条求职信息,搭建“智找活”产业人才供需平台,打造数字化供需对接的高效闭环。线下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推动人社业务帮办、代办和“就近办”等服务模式覆盖更多社区和人群,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业岗位的开发和对接是推进“社区微业”的核心基础。为精准掌握企业和居民的招聘、就业需求,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务经纪人和网格员三支基层就业服务队伍深入企业和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岗位推介、政策宣讲等方式,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并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特别是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创新实施“微工厂”模式,以灵活就业方式最大限度拓宽其就业渠道。
为确保“社区微业”模式高效运转,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通过全面摸排建立“用工需求”和“就业培训需求”台账,并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为每位居民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服务方案。数据驱动、因人施策的服务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匹配效率,也推动了就业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此外,在持续优化服务内容的基础上,该局更注重从机制建设、典型示范和宣传推介等多维度营造友好就业创业环境。“就享家”乐业服务站被列入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构建了部门协同、社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在创业示范引领方面,打造24条“市级创业型特色街区”、3个“市级创业型街道”,评选出20个“就业服务质量标杆机构”,以典型带动整体,提升区域就业创业活力。同时,依托线上“就业创业一张图”微信小程序与线下基层服务队伍的深度覆盖,双轮驱动、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社区微业”的知晓度与覆盖面,为打造“家门口就业”的“新区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继续聚焦群众就业需求,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力求将“社区微业”建设成经得起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