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以来,西海岸新区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凝聚“五老”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传承红色基因工程,用心用力推进关爱下一代工程,为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贡献了银晖力量。

立德树人

点亮孩子成长指路灯

近年来,新区关工委深耕红色教育,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从全区挑选出有爱心、有情怀、有能力、乐奉献的“五老”,成立校外教育与革命传统宣讲团,并组建“关爱明天五老宣讲团”,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学校、社区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和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光辉历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把个人梦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近三年,累计举办宣讲活动2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18万人次。

同时,组织“五老”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节点,带领青少年开展祭扫烈士陵园,参观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张家楼石河头武工队展陈馆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灵;在社区、学校广泛开展“老少携手学雷锋”活动,指导新区各学校编写《向雷锋叔叔学习》课本教材,开设校园“活雷锋”微信群,引导少年儿童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主持开展“雷锋学校”“雷锋社区”创建活动,打造“雷锋学校”24所、“雷锋社区”12个,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倾情关爱

让困境青少年尽享阳光

多年来,新区关工委始终以关爱困境青少年为使命,常态化开展捐资助学、留守儿童关怀工作,用真情护航青少年成长。在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创立“关心下一代慈善分会”及“耿秋萍爱心工作室”,累计募集善款340余万元,精准帮扶困境青少年2500余名。

新区关工委始终记挂农村困境青年,组织32名老专家成立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团,开展创业培训、技术指导、产业与就业帮扶,帮助青年农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业致富。近三年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及专业知识培训1000余场次,惠及农村困境青年农民2万余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70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家社共育

让好家教家风滋养成长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区关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为此,新区关工委在全区遴选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优秀授课能力、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退休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人才,组建成立区关工委家庭教育指导“五老”专家公益宣讲团,广泛举办专题讲座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目前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中小学、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的近50个服务阵地。今年以来,新区关工委特聘家庭教育专家开展订单式服务进学校、进社区80余场,惠及4万余户家庭,有效破解了家庭教育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公布后,新区关工委迅速组织“五老”在社区和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围绕法律意义、教育方法和法律责任进行解读,通过案例解析和互动交流,呼吁家长强化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树立依法带娃意识,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近三年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覆盖10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家庭教育法治化,促进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

法治护航

为青春筑牢安全屏障

近年来,新区关工委组织老法官、老警察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老警察、老法官们以案说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案例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法律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和利用法律保护自我的能力。

为了让法治教育更加贴近青少年,法治团成员经常到学校、社区、公检法司等单位开展走访调查,了解青少年的遵纪守法情况,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研究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并形成了12篇调研报告。

在普法教育中,“五老”利用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案例,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办模拟法庭、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教育实效。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480余场,覆盖全区90%以上的中小学,发放法律读本5万余册,帮助青少年筑牢了法治“篱笆墙”。与此同时,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指导学校建立起模拟法庭,增强了普法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