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村办面粉厂让共富项目结出“金果果”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4日讯 一个村办面粉厂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霜雪雨,仍然在不断技术创新中迸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并被列为乡村振兴“共富项目”来培育,年上缴村集体纯利160万元。村办企业何以有如此坚强的生命力,他们的发展奥秘又在哪里?
初夏时节,莱西市沽河街道庄扶新村“后庄扶面粉厂”的晾晒车间,一排排原汁原味的面条,摆放的井然有序,在夏风吹拂中实现自然晾干。职工王巧画介绍:“通过这种自然晾干晾晒法,能够很好地保持麦子的原汁原味,有麦香味。”带有麦香味的“庄扶面条”每天通过庄扶新村的电商直播带货发往全国各地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仅面条生产一项,年增收30多万元。
在面粉厂里,每天前来用麦子换面粉、面条的客户络绎不绝,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面粉生产车间的现代化面粉加工设备每天都在高速运转,有力保证了680万斤面粉的年产量。谈起面粉厂四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庄扶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王希科介绍,是质量保证了村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活力,“我们面粉主要供给周边的老百姓吃,还给九联集团配套,我们这个面粉没有添加剂,老百姓吃得放心、健康,原汁原味。”
在20世纪70年代,沽河街道后庄扶村就通过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王顺寿“一班人”带领党员群众改造生产条件,荣获了山东省“农业先进村”荣誉称号,不仅粮食丰产丰收,全村新发展的小拱棚黄瓜、韭菜等高效农业也崭露头角,那时大年三十能吃上一顿韭菜馅的饺子,就是农民梦寐以求的最幸福事了,别的村庄没有,后庄扶人做到了。同时,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大干加苦干的勇于创新,也让村办企业在那个“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时代得到异军突起和振兴,“后庄扶面粉厂”就是在这个时代建起的莱西第一个村办面粉厂,也是那个年代发展乡村企业的一个“符号”,服务着周边40多个村庄上万户老百姓。2012年,后庄扶村党支部结合面粉行业的时代发展、技术革新需求,又投资30万元进行了设备升级改造,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高效运转。
如此同时,后庄扶面粉厂从大集体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村办企业管理模式,也从组织上、职工生产积极性上保障了企业稳定有序发展。自1979年建厂45年来,只因年龄退休问题换了三任厂长。今年刚上任的面粉厂厂长王冬介绍:“我们后庄扶面粉厂到我这任,这是第四任厂长了,我们党支部实行村办企业统一管理的办法,很好地保证了我们面粉厂长足发展的稳定性。到目前,我们还是延续着工人上班记工分制度,用‘工分制’核算工人的月工资报酬,多劳多得。”,现在面粉厂工人月工资在4200元,并有企业给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职工退休后,人均也在1200元以上,过上了楼上楼下,休闲度晚年的幸福生活。
在具体生产考核上,党支部则以质量为准绳,把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作为考核面粉厂绩效的“硬核”来严格考核企业负责人,从根本上保证了面粉生产的质量,巩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保留了莱西市唯一一家“村办企业”的身份。目前,后庄扶面粉厂仍然以年产面粉680万斤、面条12万斤的骄人业绩,践行着村办企业的初心和使命。
好班子带起一支企业管理的好队伍,好队伍保证了企业以质量求发展的“生命力”。庄扶新村这一不搞承包搞统管的企业管理模式,让昔日的村办企业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创共富项目的一张靓丽“名片”。沽河街道庄扶新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王希科对此深有感触:“毋庸置疑,村办企业就是集体企业,也是大家的企业,是新时代发展壮大村庄集体经济的一大财富。我们不仅现在要坚持这样管理,今后也要始终坚持这样‘村办村管’的管理模式,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在打造‘品牌’上搞突破,让我们后庄扶面粉,陪伴我们九联的鸡产品品牌更多地销往全国乃至全球。为全力打造‘百年老字号’村办企业贡献我们的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德银 通讯员 苏明君 李悦 李军燕)
责任编辑:姚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