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李沧区民政局不断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宣传、加快成果转换,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地名文化保护路径和机制,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

突出政府主导,完善工作机制。为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李沧区民政局牵头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各街道、区委宣传部等33个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地名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地名文化保护工作顺畅运行。制发《青岛市李沧区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责任分工,整合资源、统一协调,为全区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规范开展提供保障。

突出地名宣传,倡导公众参与。为动员社会群众参与地名文化保护工作,李沧区民政局聘请地名专家学者组建青岛市李沧区地名专家组,定期商讨确定地名命名、更名方案、地名文化保护等工作。综合利用李沧民政、李沧融媒、家在李沧APP等媒体平台宣传大枣园牌坊、明真观等李沧地名故事,营造良好的地名文化保护氛围。利用养老服务大集、社区志愿服务大集、520婚姻登记等特殊节日为群众发放《地名管理条例》宣传单页,推进《地名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落地。

突出成果转换,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对地名的调研,对地名文化资源进行详尽的掌握,充分了解地名的发展历史、区域文化特色,听取专家意见,并征求社会群众建议,研究制定《李沧区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在道路命名过程中,将道路名称与地名文化相结合,以“东大村路”、“西大村路”等历史村庄为周边道路命名,让老地名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打造老“沧口”文化列车,用“活的文化”展现一幅幅画面,讲述一段段历史,形成“一街一特色、一巷一情怀”的独特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