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15:06:34 市南 378 来源:
被山东赋予“强龙头”地位的青岛,刚刚又出台一项重要工作方案,要在全省“先行”。
近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印发,提出推动青岛交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青岛范例”,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开路先锋”。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山东是交通大省,交通运输四通八达是比较优势之一。2022年5月,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山东成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
青岛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在山东交通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国格局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当前,正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着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基础好,优势足,潜力大,在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征程中,青岛必须“先行”。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立足2022年,着眼2025年,展望2035年,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突出引领型、创新型、枢纽型、共享型发展导向,“跳出交通看交通”,统筹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围绕海港、航空、轨道、公路、枢纽、公共交通、补链强链、黄河通道、多式联运、交通产业、智慧交通、转型发展、品质工程等领域实施16项推进行动。
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标杆;到203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交通强国全国示范。
将努力打造两个“1、2、3”圈——
形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实现胶东经济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构建高效率快货物流圈,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01
互联互通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开路先锋。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有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区位优势,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完善通达。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放眼全球,国际航空客货航线通达度不足;放眼全国,缺乏北上南下快速铁路通道;放眼胶东经济圈,软硬件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放眼全市,区域交通快捷联通性不强。
着眼于提升全球互联互通水平和辐射能级,行动方案提出了今后三年的发力方向,以期拉长优势、补足短板——
港口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2022年以来,青岛港打造“RCEP”优势航线组群,陆续开通至大阪、曼谷等地区国际集装箱航线24条、总数超过210条,航线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首位。国际枢纽海港推进行动将锚定国际枢纽海港建设目标,打造世界领先的新一代智慧港口和以“中国氢港”为特色的绿色示范港口,提升国际枢纽海港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级。
2021年8月转场的山东省内首座4F级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效应渐渐释放,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国际航空枢纽推进行动,将新开、加密东北亚航点,完善链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城市群的空中通道,提升中转服务能力,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航空制造业基地,倾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上合示范区是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2022年12月,位于上合示范区的上合国际枢纽港获联合国批准国际代码“CNJZH”,正式进入国际贸易与运输体系,成为涵盖“23456”五大类国际运输的“始发港/目的港”(在此之前,国内具备该五大类功能的口岸只有北京)。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推进行动,将构筑枢纽经济产业扎根发展的港基枢纽核心,打造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
黄河流域便捷出海通道推进行动,将加快推进沿黄达海开放大通道建设,引领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竞争力、影响力,发挥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
“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推进行动,将加快构建以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为骨干的客运铁路网络,持续优化货运铁路网,推进铁路公交化运营,强化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打造“轨道上的胶东经济圈”。
02
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扣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目标,青岛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在国际枢纽建设、区域交通协同、交通科技创新等领域,在模式、技术、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率先突破。
202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青岛市开展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在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获批以来,青岛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推进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提升等10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世界最快陆地公共交通工具——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铁联运量蝉联全国沿海港口“八连冠”。省内首个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项目——青岛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项目施工建设,将被打造成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标杆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围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不少新目标、新任务:
高质量枢纽经济示范区推进行动,将打造胶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培育邮轮经济产业链及临站经济新业态,推动高端航运要素集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初步建成枢纽经济示范区,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
多式联运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推进行动,将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物流枢纽和陆海联运中心,形成运转高效、协同联动的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
轨道交通产业推进行动,将打造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生态,突破高速动车和高速磁浮核心关键技术,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构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智慧交通建设推进行动,将促进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合一”,推进青岛市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智慧引航系统、胶东国际机场GTC智慧管理系统等建设,提升智慧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
03
转型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从现状来看,青岛交通运输结构还不够合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公路客、货运量占比较高,维持在40%、70%左右。铁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不足5%,中长距离铁路货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基于此,《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进行动。到2025年,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70%,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比80%。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货物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更加广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行动,将通过推进铁水联运货运枢纽和联运设备更新升级等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升级改造“云港通”综合服务平台等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措施,做好补链强链工作,高质量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公交出行、农村公路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事项,《行动方案》提出了多个细化的目标任务,着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国际水准公交都市推进行动,将重点推进轨道交通、传统道路客运转型和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发展,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等21个地铁沿线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启动浮山新区公交主枢纽TOD项目试点工程。
干线公路标杆推进行动,将按照“用足存量,做优增量”的总体思路,统筹干线公路建设,推进重要跨区(市)通道公路项目,完善智慧公路系统建设,美化公路沿线环境,有力支撑交通强市建设。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推进行动,将围绕打造大交通综合管理体制机制,从深化项目前期、完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制、推进信用交通建设等方面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随着“十六大行动”落地实施,青岛交通发展水平将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对青岛加快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提升门户枢纽能级和国际影响力,重塑产业发展布局、拓展城市功能空间等意义重大。
届时,这座陆海交汇、通达全球的交通枢纽优势和地位将更加巩固,更好支撑青岛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作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