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声到有声,让“无碍”更有爱
“我终于不怕独自过马路了!”伴随着清晰的过街语音提示,一名顺利通过斑马线的青岛市盲校学生兴奋地说道。今年12月3日是第三十三个国际残疾人日。近日,区检察院联合区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走进青岛市盲校,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体验活动。活动中,该校学生在检察官的引导下,到学校附近体验了“在过街语音提示下安全过斑马线”。
原来,今年3月,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有爱相伴·无碍出行”专项行动中发现,青岛市盲校周边人行横道交通信号设施未按标准安装语音过街提示装置,为视障人士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对此,检察官第一时间走访青岛市盲校,了解到该校系青岛唯一一所盲人学校,在校学生200余人。“因为无法准确识别通过马路的时机,一个人过马路时还挺打怵的。”提到出行难题,该校学生纷纷表示。
为保障学生们的出行权益,区检察院决定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推动问题解决,立即邀请相关部门和盲校召开座谈会和现场工作会,厘清部门职责,制发检察建议。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就语音过街提示装置安装的数量、位置、标准,人行横道施划的位置,如何与周边盲道、无障碍坡道衔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一致意见。
经协同配合,相关部门通过申请专项资金,按照程序采购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青岛市盲校周边多个路口共计16套装置的安装工作,这些装置通过触摸或蓝牙感应方式在行人靠近时发出提示,随交通信号灯的变化适时播报语音,并伴随特定提示音,告知行人当前通行方向的红绿灯颜色、是否可以通行等信息。
相关部门还“以点带面”在全区开展盲道专项治理活动,整改存在问题的盲道77处、累计600余米,完善无障碍坡道430处,治理人行道乱停车20余处。
体验活动当天,检察官还为青岛市盲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法治教育课——从讲述神兽的传说引入“法”的起源,并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一场只能“听”的法治课,将法律的种子根植于学生们的心田。
“区检察院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细节,语音过街提示装置的安装为视障人士尤其是二级、三级视障人士的独立出行提供了便利,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生的生活品质。从‘无声’到‘有声’,我们感受到了检察机关深厚的为民情怀。”青岛市盲校校长王守暖对记者说道。
原来,今年3月,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有爱相伴·无碍出行”专项行动中发现,青岛市盲校周边人行横道交通信号设施未按标准安装语音过街提示装置,为视障人士出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对此,检察官第一时间走访青岛市盲校,了解到该校系青岛唯一一所盲人学校,在校学生200余人。“因为无法准确识别通过马路的时机,一个人过马路时还挺打怵的。”提到出行难题,该校学生纷纷表示。
为保障学生们的出行权益,区检察院决定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推动问题解决,立即邀请相关部门和盲校召开座谈会和现场工作会,厘清部门职责,制发检察建议。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就语音过街提示装置安装的数量、位置、标准,人行横道施划的位置,如何与周边盲道、无障碍坡道衔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一致意见。
经协同配合,相关部门通过申请专项资金,按照程序采购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青岛市盲校周边多个路口共计16套装置的安装工作,这些装置通过触摸或蓝牙感应方式在行人靠近时发出提示,随交通信号灯的变化适时播报语音,并伴随特定提示音,告知行人当前通行方向的红绿灯颜色、是否可以通行等信息。
相关部门还“以点带面”在全区开展盲道专项治理活动,整改存在问题的盲道77处、累计600余米,完善无障碍坡道430处,治理人行道乱停车20余处。
体验活动当天,检察官还为青岛市盲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特殊的法治教育课——从讲述神兽的传说引入“法”的起源,并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一场只能“听”的法治课,将法律的种子根植于学生们的心田。
“区检察院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细节,语音过街提示装置的安装为视障人士尤其是二级、三级视障人士的独立出行提供了便利,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生的生活品质。从‘无声’到‘有声’,我们感受到了检察机关深厚的为民情怀。”青岛市盲校校长王守暖对记者说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