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大场镇突出“三化联动”、深化“四治融合”、创建“五大场景”,扎实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

>>突出“三化联动”<<

一网兜事·红格联心

乡村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大场镇坚持党建引领,建强组织架构、开展多方联动、凝聚基层力量,以系统化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思想领动组织化管理方面,建强“镇党委-新村党委-自然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精准划分283个网格党小组,督促1100名党员中心户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村情民意信息员、增收致富领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民服务代办员、村容村貌协管员、村级事务监督员,让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在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方面,创新“一网兜事·红格联心”乡村网格化治理模式,用一张网兜起群众大小事;构建“50比1”微网格服务管理基层治理新模式,即由一名网格长联系辖区内50名居民,配齐配优“一专N微”,推动“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建立健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推广红色调解委员会、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基层治理模式。

在群策群力多元化管理方面,发挥“五社联动”优势,引导建立30余个社会组织,推动网格治理共同体建设;与16家单位开展党建联建,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建党建带妇建工作品牌——“红袖三河”,成立“红娘团、帮喜团、助老团、矛调团”四个团队,在营造文明乡风、振兴乡村文化中贡献“巾帼”力量。

>>深化“四治融合”<<

“‘议事场’太管事了”

近年来,大场镇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模式融合发展,逐步实现数字赋能、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现在有什么需要解决的事,我们都喜欢到‘议事场’说说,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场’太‘管事’了。”保子埠村村民都对乡村“议事场”赞不绝口。

乡村“议事场”是大场镇探索“四治融合”的生动实践。据了解,大场镇打造了10处乡村“议事场”村级议事协商平台,推动实现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群众共享。同时,定期开展“场开谈”活动,打造党的政策宣传站、群众呼声的回音堂。

“大场镇坚持以村民自治为主线,综合运用好法治、德治、智治等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大场镇平安法治和社会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夏乾峰表示。截至目前,大场镇已打造9处“德育乡村”,建立“1+5+N”开放性德育指标评价体系;建成多处法治文化阵地,打造10个“普法强基示范村”,成立6支基层普法工作队;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3%;创新“共享法庭”模式,构建巡查联勤、整治联动的工作格局;打造“数字矛调”线上智慧平台,公众投诉、警地联动等六大渠道诉求实现一平台接收、一揽子调处。

>>创建“五大场景”<<

和美乡村入画来

以“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经营好、乡风好、宜居宜业”为目标,大场镇创建“五大场景”,聚力建设和美乡村。

大场镇聚焦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场景,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完善基础配套服务;绘就河清岸绿的水美乡村场景,19个村庄获评省级清洁村庄;拓展多元融合的文明实践场景,开展送戏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930余次。

不仅让乡村美起来,也要让产业兴起来、百姓富起来。

大场镇科学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场景,建设陆海统筹良种繁育示范项目等5个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开发湾东农事体验基地等文旅产业场景;围绕构建强村共富联农带农新场景,采取多村联建、强村独资等方式,创办强村共富公司。“探索形成‘资金入股、资源开发、资产授权,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的‘三资创三金’合作模式,镇级强村共富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555万元,村集体收益222万元。”大场镇党委组织委员宁聪表示,大场镇还支持8个村联合成立青岛八正投资有限公司,承接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21个试点项目,打造“强村共富公司+社会资本+农户”联农带农模式。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共富产业厚积薄发,乡村振兴步履铿锵……如今,在大场镇,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画卷正次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