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镇:暖心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大村镇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入6200余万元用于生产生活、文化惠民、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社会治理,为群众穿上“金棉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教育投入
幼儿园升级改造焕新颜
近日,记者走进大村中心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番崭新景象。曾经室外半水冲式的幼儿厕所,如今已变身为封闭式、水冲式卫生间,旁边还贴心配备了适合幼儿使用的盥洗室。教室里,阳光透过新更换的门窗玻璃照射进来,暖意融融。据悉,大村中心幼儿园原来的窗户保温效果差,且频繁出现故障,需要时常维修。2024年,大村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入80万元专项资金,对幼儿厕所、教室窗户以及排水系统等硬件设施进行升级,为孩子们营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打造具有大村特色的儿童保障工作体系,大村镇对镇内困境儿童进行常态化走访慰问,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镇域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成功申请青岛微尘基金会为困境学生捐赠100份爱心大礼包;开展“一米阳光”留守和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活动,为特殊家庭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情感支持与心理辅导;全面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切实开展防溺水、平安校园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多措并举筑牢教育保障基石。
兜牢民生保障
22家助老大食堂开业运营
午餐时间,走进大村镇西南庄村助老大食堂,饭菜香扑鼻。屋内,老人们围坐在一张张饭桌前,吃得有滋有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大村镇坚持把“舌尖上的养老”作为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镇域内22家助老大食堂全部开业运营,覆盖近6000名老年人。
为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2024年大村镇开展困难群众摸排走访活动,把43户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低保,并积极开展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同时,常态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在各村开展义诊、义剪、走访慰问、房屋打扫、公益摄影、情感慰藉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
做实文化惠民
创新打造“文润龙马”品牌
2024年,大村镇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电影下乡、小戏小品进村庄、全民阅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开展丰富有趣、群众参与度高的系列文化活动10余场,推进文化服务深入群众身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传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方面,大村镇创新打造“文润龙马”文化品牌,立足“龙马文化”深厚底蕴,成立龙马文化交流中心,进一步壮大文化队伍力量,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2024年,大村镇成功举办“翰墨润菇香 丹青颂华章”书画展,征集优秀书画、篆刻、剪纸、油画等作品130余件。同时,通过举办新区第六届牡丹芍药赏花季暨2024年龙马大村民俗文化节和新区第三届葡萄采摘节,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带动消费520万元。
打造就业阵地
让农民挑上增收“金扁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4年,大村镇举办“春风送岗 乐业大村”专场招聘会,打造“就业e服务”等就业服务平台,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取即时、均等、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2024年7月开展“遇‘践’青春,‘乡’约西海岸”之大村镇“归雁计划”活动,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就业发展;建立全龄人口就业台账,促成400余名劳动力就业;大村镇“绿色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全龄就业”项目是新区唯一入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揭榜领题标志性项目。
为拓宽农民创业就业空间和增收致富渠道,大村镇依托“金扁担”联农共富直播院落,通过电商类培训帮助农民学技能、促就业,目前累计开展培训班36场,培训学员560余人次,已经有40余名学员可以独立直播带货。
推进乡村建设
绘就宜居乡村幸福画卷
大村镇深入推进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4个区级城市微更新项目,包括河北休闲广场改造、镇驻地小学文化街改造、镇驻地足球场周边环境改造、镇驻地小学西侧道路桥梁广场提升项目,通过增加广场休闲设施、增设道路人行空间、美化桥头空间等措施,进一步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解决学生上学放学交通问题,提升周边环境,提高镇村治理效能。
为解决供水问题,大村镇对示范村铺设供水主管道40余公里,目前镇域规模化供水覆盖村庄已达102个,除此之外,该镇对大村前村85户未进行农村改厕的农户实施改造升级。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促进镇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
专解急难愁盼
擦亮“书记说说‘村’里事”
为办好民生暖心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大村镇直面基层治理难题、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推动形成基层治理良性循环。
去年9月,大村镇举办第一期“书记说说‘村’里事”活动,标志着“书记说说‘村’里事”为民办事党建品牌正式启动。作为该镇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开展为民办事“一把手负责制”的具体实践,“书记说说‘村’里事”为民办事党建品牌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全力做好“三级书记抓治理”,切实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家门口”。目前该活动已经举办三期,通过“书记话发展”“书记说民情”“书记谈经验”,推动解决村容环境、占地补偿等重难点问题50余项。
大村镇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信访、司法等职能部门常驻,20个行政村轮驻的方式,形成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及时分流、多元化解、评估反馈”工作闭环,实现群众少跑腿、事情及时办。大村镇“流动调解车”直达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解决民生诉求,2024年全镇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62条,现场协调解决邻里矛盾34次。同时,创新“村有事 和有方”调解品牌,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