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09:49:41 即墨 439 来源:
癸卯兔年开局,山东工业率先“出征”。
2月1日,山东高规格召开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刻分析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研究部署工业经济发展任务要求和实现路径,发出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员令。
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政协主席葛慧君,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杨东奇出席。
3天前,山东聚焦“高质量发展”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开篇定调、意在鼓劲;3天后,“新春第一会”的第一落点来了,这是全年目标、方向明确后跑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本次会议指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释放出山东以工业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的信号。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面对“三重压力”和多种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有效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近年来,山东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为全国稳大盘作出了山东贡献。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加快恢复和回升的关键节点,稳住工业至关重要。更要看到,全球产业深度调整、政策集成效应释放、重大战略叠加发力等,也为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对山东来说,此时此刻,加力提速工业经济,筑牢工业这块儿“压舱石”,既是抢抓机遇,实现内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山东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贡献力量的政治责任。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赶在一季度开局,山东发力稳大盘挑大梁,对工业经济再部署、再动员、再加码,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集聚各类要素、汇聚各项政策、凝聚各方力量,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山东经济龙头、工业名城,近年来,青岛高举“制造强市”大旗,重塑制造业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全省走在前、做表率。
2月1日下午,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研究青岛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夯实青岛制造业根基,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稳”“开门红”,推动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走在全省前列。
01
稳大盘,挑大梁
工业经济被视为实体经济的“硬核”,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力的比拼中,工业日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
山东是工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拥有41个工业大类,在全省经济体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一。对山东来说,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根基所在、优势所在。
近年来,山东工业锚定“由大向强”转变的发展目标,把先进制造业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发力点,将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作为贯穿全省产业发展的主脉络,积极谋篇布局,全力转型升级,实力不断增强。
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4万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9%。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增速在对标省份中实现近5年最好水平,有力支撑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9%,充当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充分体现了工业稳则经济稳的重要意义。
同时,越来越多活力足、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破土生发、茁壮成长。截至2022年11月,山东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77家;截至2022年上半年,工信部公布的六批共45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山东有109家,居全国首位。这些被称为独角兽、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的企业,在各自的细分领域不断创新,增强了山东工业经济的向新力和发展后劲。
面向未来,山东工业任重道远,必须加力提速。
这是基于内在发展需求。当前,经过5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经济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要完成产业再造,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动能转换仍需要持续深入,工业经济仍需要担当作为,加力提速。
这是责任担当。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山东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力提速工业经济,是山东挑大梁,稳住全国经济大盘贡献力量的政治责任。
一季度是全年的“风向标”,在工业稳增长上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春节假期后,山东紧迫感十足,高规格密集部署工业经济。
1月28日,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提出必须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培育壮大“十强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1月30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山东将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左右,继续在对标省份中保持领先地位。
2月1日这场会定调:“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业是龙头、是脊梁”。眼下,山东正锚定目标,全力抢进度、促生产,确保工业经济“开门稳”“开门红”。
02
进击的青岛工业,还要再突破
工业一直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如今更是争先进位的关键变量。
近几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青岛深刻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短板和不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方面,青岛创新路数打法,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重振制造业;另一方面,青岛强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为工业“瘦身健体”。
“阵痛”过后,青岛工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正在迎来新生。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好于全国水平(3.6%),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6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3.5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全面起势。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迅速,获批共建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微电子产业园竣工投产,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开工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融合光电显示新材料项目12个月建成投产,京东方移动显示模组项目13个月实现投产,并带动39家半导体及光电显示产业规上企业落户西海岸新区……
随着一批产业大项目的落地,青岛的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不断释放新动能。2022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3%,较2017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传统优势产业迈向高端。家电、轨道交通等优势工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力持续攀升,站上全球产业前沿,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纺织、食品饮料、化工等传统工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降本增效的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3月,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7.2%。
面向未来,青岛乘胜追击,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把“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作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之首,从全市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
去年出台的《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在规上工业的发展上,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在制造业占比上,三年内实现制造业占比提高到28%,五年制造业占比提高到30%以上。
青岛工业肩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期许。青岛要想迈上这两个“新台阶”,工业必须突破再突破!
03
“五个加力”塑优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前,山东已经吹响了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青岛作为全省经济龙头,且正在升级成为“强龙头”,必须挑大梁、作表率。
会上提出“五个加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青岛指明了努力方向。
要加力科技创新,提升自立自强水平。
科技创新是让新动能加速蓄积的关键,也是青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去年以来,青岛实施了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21年度青岛共有120个项目(人选)获市科学技术奖,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项目共89项,其中和24条重点产业链相关的占到八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青岛要在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搭建更多创新平台,引育更多创新人才,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要加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水平。
区域竞争就是产业竞争,区域能级就是产业能级。2022年,青岛启动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大力发展24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了产业能级提升的“路线图”,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青岛要按照既定的“路线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重发挥好“链长”“链主”企业的作用,实现强链补链稳链。
要加力数字赋能,提升数实融合水平。
数字赋能是青岛重塑制造业优势、打造制造强市的长板。近年来,青岛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奋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后来居上,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要进一步提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建强用好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推动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服务数字化,实现数字的全方位赋能,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要加力节约集约,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土地、能源等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让资源最大化地发挥效用,才能真正实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青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努力做好“加减法”,坚决把高耗能、高排放、能耗大户的产品消耗水平减下来,切实降低万元GDP能耗水平,为新上优质高效项目增加指标和空间。青岛还要做好“评价”“循环”“挖潜”文章,继续提高工业领域资源整体节约集约水平。
要加力减污降碳,提升绿色低碳水平。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青岛正在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产业链绿色升级,走出一条制造业“绿色崛起”之路。如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积极创建绿色制造示范,打造“四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未来,青岛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谋划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制定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全省突破工业经济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已经明确,青岛必须抓住机遇、率先起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筑牢根基,也为山东达成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